大賣場上架祕辛 買蔬果選對時間才夠「青」

量販店可與傳統市場競爭,逆勢操作價格的主要原因。分享兩個在賣場買蔬菜的挑選
方法和習慣。(123RF)
量販店可與傳統市場競爭,逆勢操作價格的主要原因。分享兩個在賣場買蔬菜的挑選 方法和習慣。(123RF)

文/何默真

想在量販店買到最新鮮的生鮮食品,就要掌握大賣場的進貨與補貨上架時間。今天,就讓有賣場20年資歷的專業達人告訴大家一些您不知道的祕辛!

一般來說,早上9點開始營業的賣場,送貨的廠商在8點半之前會將貨送到收貨區。當然也有例外,尤其是負責同一區域的送貨員,手上可能有超過5家以上分店需要送貨,不可能5家分店都能在8點半前到貨。此時,進貨量少一點的店,或是動線剛好較不順的分店,就很有可能會被擠到後頭,所以各分店的狀況會略有不同。

量販店的後場員工處理室,都配有冷藏冷凍設備,可將整箱或整籃的貨先放置在保鮮的暫存區,當賣場陳列區的商品快要售罄時,就能及時從暫存區域取出商品,陳列至貨架上販售。

賣場蔬果要什麼時候買最新鮮?可以觀察賣場進貨時間來評斷。(攝影/李曜宇)賣場蔬果要什麼時候買最新鮮?可以觀察賣場進貨時間來評斷。(攝影/李曜宇)

至於量販店生鮮區的新鮮食品,依據補貨流程分成三類:

•每日配送:蔬果課、日配課。

•前店後廠:肉品課、水產課。

•新鮮製作:熟食課、烘焙課。

生鮮食品的進場時機與選購要訣

◎量販蔬菜 以臺灣生產為大宗

量販店銷售的蔬菜,分為臺灣生產和國外進口。臺灣生產以當令季節性的蔬菜為主,有些常見的葉菜類(例如:青江菜、小白菜、A菜、空心菜等)全年度都有種植,算是長期供應,這類蔬菜多數會天天進貨,由固定合作的供應商(例如:契約農作)提供最新鮮的蔬菜。

葉菜類蔬菜,除非遇到颱風或氣候異常的天災影響,正常情況下,賣場葉菜的進貨量相對穩定。此外,也有部分季節性蔬果,一年的產季只有一次,例如:紅蘿蔔、馬鈴薯和洋蔥的產季在春天,農民會利用現代的冷藏保鮮技術(如填充氮氣)延長銷售;缺貨時就靠進口根莖類蔬菜來調整。

若碰上蔬果需求量較大的時期,量販店則會預先安排備貨。例如:中秋節期間大家喜歡烤肉,像是玉米、絲瓜、茭白筍與青椒(我稱之為「中秋蔬菜四大天王」),量販採購會提前於半年前就先找到長期合作的農民,將年度需求量先估算出來,讓農民計畫性地預先生產,以便在中秋節前陸續供貨。

更棒的是,這樣的進貨方式不需經過批發市場,不會受到供需規則而影響賣場價格。這是量販店可與傳統市場競爭,逆勢操作價格的主要原因。

賣場挑蔬菜2個方法:

以下分享兩個在賣場買蔬菜的挑選方法和習慣。

1. 整顆拿起來看,360度挑選

以香菇為例,我會整袋(或整盒)拿起來,翻到背面和底部看一看,正常的狀況應該正面和反面都是朵朵分明乾燥硬挺,如果看起來溼溼的有點出水,可能就是放得比較久,開始要變軟不新鮮了;這時可以評估一下家裡食用的速度決定是否購買,如果當天下鍋立刻就能完食,基於不浪費食物的原則,我還是會買回家。

但如果家裡人少當天吃不完,建議買小一點的包裝,或等下次挑到新鮮的再買。總之,耐著性子多看一點,就容易從不同視角累積更多挑東西的經驗。

購買賣場的香菇要360度挑選,正面、反面都是朵朵分明乾燥硬挺,如果有水分、變軟,可能不新鮮了。(Shutterstock)購買賣場的香菇要360度挑選,正面、反面都是朵朵分明乾燥硬挺,如果有水分、變軟,可能不新鮮了。(Shutterstock)

2. 瓜果類蔬菜,要挑粗糙硬皮

若是瓜果類的蔬菜,要挑硬皮的。例如:絲瓜、小黃瓜等,表皮粗糙者會比表皮光滑新鮮;表皮稍硬者會比表皮軟皺好;瓜身平均者會比頭大腳輕的好吃,口感比較好。

賣場水果 多以進口為主

量販店銷售的水果多以進口為主,主要因為量販店需要以量制價,多數不設外包裝,直接放在貨架上讓消費者挑選,稱為「裸賣」。

大賣場販售水果因考量到成本問題,通常都是進口水果。(Fotolia)大賣場販售水果因考量到成本問題,通常都是進口水果。(Fotolia)

臺灣本地生產的水果熟成度高,銷售時間較短(例如:葡萄),相較之下,進口水果的品規標準以及包裝都更適合賣場銷售,品項選擇性也較廣泛。

以進口量第一名的蘋果為例,臺灣的種植成本太高,較難供應量販賣場,但日本、韓國、美國等北半球國家的蘋果產季在冬天,大約11~2月可大量供貨,而像智利、紐西蘭等南半球國家,蘋果產季在4~6月(南半球的冬季),正好可以彌補臺灣夏季的蘋果需求。所以全年度都有國外進口的蘋果在賣場銷售。

美國的蘋果由於運送時間長,為了保鮮,表皮都會上一層可食用的水蠟,所以看起來亮亮的;日本蘋果通常不會上水蠟,表皮看得出自然的顏色與光澤。進口蘋果會貼貼紙,上面有一些數字,大家可上網查詢該數字,就能得知許多關於蘋果品種、產地以及種植方式等相關資訊。蘋果進貨到賣場後,會先儲存在冷藏冰箱,陳列時再一顆顆拿出來放到貨架上。

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營業時其實一直都有員工在蔬果區翻堆、整理排面,將被客人挑選後品質較差的蘋果挑出來,再補上從冰箱裡取出的新蘋果。

榴槤、櫻桃量販普及 進口量暴增

有些原本受限於季節的水果(例如:榴槤和櫻桃),因為量販店普及而進口量暴增。榴槤的產地以泰國為主,進口臺灣的品種中,產量最大的是5月的金枕頭榴蓮。2005年前後,量販店開始推出「泰國週」活動,大量推廣銷售榴槤,形成一股泰國旋風。

而櫻桃的主要產地在美國華盛頓州,產季集中在7月5日國慶日前後。量販店自2003年起,開始以貨櫃為單位大量進口美國櫻桃,並提供破盤價格讓民眾嘗鮮,臺灣人非常愛吃櫻桃,迄今已成為美國櫻桃出口前三大國。

進口的櫻桃分為船運和空運,以新鮮度而言,空運的運送時間短,肯定比船運的櫻桃新鮮,但甜度還是得靠試吃才能確認。若是船運的櫻桃,因為運送時間較長,熟度較高,甜度自然也會高一些。建議購買整箱櫻桃的時候,可以要求賣場打開箱子的上蓋,目視檢查以確認大小、色澤與熟度。

臺灣賣場的櫻桃通常特別好賣,這和民眾喜愛吃櫻桃也有關係。(Matt King提供)臺灣賣場的櫻桃通常特別好賣,這和民眾喜愛吃櫻桃也有關係。(Matt King提供)

鮮奶飲料等 中午前就進貨

接著介紹日配課。就字面上的意義,日配就是每日進貨配送的商品。例如:雞蛋、保鮮期較短的鮮奶、優酪乳、豆漿、麵條與冷藏飲料,以及饅頭、豆腐、蒟蒻等。許多冷凍食品如蛋餅、冰品、火鍋料等,也屬日配課。

鮮奶與飲料的進貨時間通常是中午以前,稍微留意觀察便可得知,日配課送貨的廠商多以品牌區分,送貨司機還會兼做陳列的工作。多數的廠商會協助整理商品排面,將保存期限較久的商品放在比較裡面的位置,最外面陳列的則是離保存期限較近的。

有些業務為了將保存期限近的商品銷售出去,會向公司申請飲料加碼送(例如用膠帶貼一罐新鮮屋包裝的豆漿一起賣)以增加購買意願。

賣場牛奶瓶的陳列習慣,通常會將保存期限較久的乳製品放在比較裡面的位置。(Getty Images)賣場牛奶瓶的陳列習慣,通常會將保存期限較久的乳製品放在比較裡面的位置。(Getty Images)

除了保存期限外,大家在購買鮮乳時,還可多注意一下賣場的陳列方式。有些廠商貨進得較多,全部放在陳列冷藏櫃架上,但貨放得太多容易擋住冷藏櫃的出風口,這樣會影響到冷藏溫度,鮮奶也容易因為溫度不穩定而變質。

每一個冷藏櫃都應該有一張溫度控管表,管理的員工每天必須定時填寫冷藏櫃的溫度,以預防冷藏溫度異常導致商品變質。

溫度管理是日配課商品保持新鮮的關鍵。冷藏商品從製造、貯藏、運送、分銷到零售,必須全程維持在攝氏0~7度,收貨卸貨時,商品的表面溫度也必須低於攝氏7度以下;而冷凍食品的溫度,則必須全程都在攝氏零下18度。消費者想要買到新鮮的食品,可從每一個冷凍櫃與冷藏櫃的溫度控管表得知,賣場是否有把溫度管理當成重要的事在看待。

為什麼哈根達斯要設獨立冰箱?

舉個例子,進量販店工作前,我曾經在臺北市中心的某家麵包店當過店長。當時知名進口冰淇淋品牌哈根達斯(Häagen-Dazs)的業務來找我談進貨,想擴展業務範圍。業務說公司會提供專門冰箱並補貼電費,當下我只覺得這樣的廠商還真特別,深入了解後才知道,他們堅持要讓自家商品維持在攝氏零下18度以確保品質。換句話說,這是一個對溫度管理很有堅持的品牌,相當令我佩服。

多年過去了,現在量販店裡的哈根達斯冰淇淋,仍舊是另外放在他們公司提供的獨立冷凍冰箱。我想,這就是此品牌能在全世界保持一定品質的關鍵因素。

——摘編自《量販解密:愛買、大潤發、家樂福,20年資歷專業達人,完全破解量販店讓人狂掃貨的暢銷祕密》,(方言文化提供)◇

延伸閱讀
北市量販店 5月起禁用免洗餐具
2020年04月16日 | 4年前
美冰品哈根達斯 遭山寨還便宜賣
2019年09月08日 | 5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