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年聽力障礙 藉由微創手術獲得醫治
70餘歲的游老先生自幼左耳失聰,僅靠右耳與外界溝通。曾於當兵時期針對左耳動過2次鼓膜成形術,輔以助聽器但無效。這一陣子右耳聽力嚴重退化,四處求醫不見好轉,絕望之際欲申請殘障證明,輾轉來到台北慈濟醫院,經耳鼻喉科醫師確診為右耳鼓膜破裂、左耳聽小骨錯位合併聽神經退化所造成的混合性聽力障礙,隨即安排「鼓室成型與聽小骨重建手術」治療,術後狀況良好,聽力也大幅進步。
造成聽力障礙的原因很多
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黃韻誠說,據臨床研究統計顯示,65歲以上約有30%聽力漸差;70歲以上約有40%聽力出現問題;85歲以上超過50%有聽力障礙。造成聽力障礙的原因很多,65歲以前聽力退化者多為基因遺傳、突發性聽神經受損或中耳問題;65歲以後有30%患者因早期慢性中耳炎未妥善治療導致;部分患者則是因慢性退化、環境噪音、疾病等因素,引起外耳、中耳、內耳聽神經等部位病變,進而造成聽力障礙。
依受損部位區分聽障種類
黃韻誠表示,原則上當患者來到耳鼻喉科就診,需要先檢查耳膜的完整性再通過純音聽力檢查評估聽神經退化與受損程度,最後輔以電腦斷層確診病變位置,遂依受損部位區分為「傳導性聽力障礙」、「神經性聽力障礙」或「混合性聽力障礙」。
傳導性聽力障礙多因鼓膜穿孔、中耳積水、聽小骨斷裂、珍珠瘤等中耳的病變,可藉由手術和藥物治療改善症狀;神經性聽力障礙是因內耳感覺細胞或神經纖維退化,使聽神經難以將聲音從內耳傳到大腦,大部分無法藉由手術獲得醫治;混合性聽力障礙則是同時存在傳導性與神經性聽力障礙。
黃韻誠說明,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內耳,中耳含3塊聽小骨(錘骨、砧骨和鐙骨)、顏面神經、耳咽管等,介於外耳道和中耳之間有一層半透明的圓形薄膜,稱之為鼓膜,能接收聲波產生震動,牽動旁邊的聽小骨鏈,以達到聲音的傳遞。當鼓膜和聽小骨因外力、基因或疾病導致破損時,即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微創手術的進行方式與效果
黃韻誠補充說,手術會在全身麻醉下進行,以微創方式由外耳道進入中耳,翻開耳膜後,檢查聽小骨是否有鬆脫、錯位、硬化等情形;若是確定聽小骨病變則為其重新塑形,製造全新的聽小骨鏈。而後會進行鼓膜修補,取出外耳的筋膜作為鼓膜生長的介質,使其藉著介質向中央持續生長,術後1~3個月即可癒合。微創手術在術後隔天即可出院,術後傷口小、疼痛少,無須包紮,並且復原速度也快。
黃韻誠呼籲民眾,平日就要做好聽力保健,避免長時間處於高分貝環境,若有聽力退化的情形務必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