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近代史上的大瘟疫
印度曾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釋迦牟尼降世的地方。這應是神和上天眷顧的聖土,可是近200年來,印度幾乎是人類流行性瘟疫的大本營,霍亂、大流感、鼠疫、天花、瘧疾輪番上陣,造成近5、6千萬人死亡。
1817年的霍亂大流行
恆河是印度人心目中的「聖河」,作為古印度文明發源地,在印度人的心中享有崇高地位。作為一種地方性疾病,霍亂在印度恆河三角洲早已存在了,這裡和孟加拉灣一帶被稱為「人類霍亂的故鄉」。那1817年的霍亂,是如何演變成肆虐全球100年的世紀病的呢?
研究者們發現,孟加拉邦的溫度終年保持在26~27℃以上,河灣水的酸鹼度、水中含有的鹽分和有機質,適宜於霍亂弧菌的生存和繁殖。逢雨量充沛的夏秋季節,疾病容易爆發。
1817年的印度恆河是個暴雨頻發的地帶,病原體本來就容易通過水流傳染,再加上朝聖人口過度的聚集與頻繁流動,促使霍亂在印度孟加拉地帶三個月就傳遍印度,並迅速向全球擴展。此次霍亂導致100年內全世界6次霍亂大流行。因當時的人們缺乏統計觀念,印度到底因霍亂死了多少人,很難統計,學者們估計約有1,500~3,800萬印度人死於霍亂。
第三次全球鼠疫席捲印度
1855年,雲南爆發一場重大鼠疫。1898年,印度孟買糧倉的一位工人出現鼠疫症狀,導致鼠疫大爆發,當年死亡50萬人,前後10年,印度因鼠疫死亡的人數有上千萬。印度鼠疫是由廣東、香港的中國人沿英國人開通的東南亞貿易路徑輸入的。據統計在這次鼠疫之後的30年裡,又有1,250萬印度人死於鼠疫。
西班牙大流感中的印度
1918年5月29日,一艘運輸船抵達印度孟買。不久,船上就出現了孟買最早的病例,最終造成孟買700萬人死亡。7月傳入加爾各答,8月傳播到旁遮普邦,並最終擴散全國。
實際上,西班牙大流感在亞洲造成的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遠高於歐美。美洲和歐洲只有不到400萬人死亡,而亞洲則有2,600~3,600萬人死亡,其中印度約有1,800萬人死於西班牙大流感。而這一死亡數字所指向的實際情形就是,屍體足以將印度所有的江河堵塞。
一個印度人回憶西班牙大流感時的印度:「恆河裡全是屍體。我的妻子也在裡面。沒有足夠的木材火化,這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時刻,我的家人眨眨眼之間就消失了。」
1994年印度鼠疫
1994年9月下旬,位於印度古吉拉特邦、阿拉伯海沿岸的港口城市蘇拉特市突然爆發肺鼠疫。這座200萬人口的中等城市瞬間陷入了極度恐懼之中。9月24日,印度《快報》頭版頭條報導:「蘇拉特每小時死一個人!」
一時間,火車站、汽車站人滿為患,擠滿了成千上萬的逃疫者。不到兩週時間,這種可怕的瘟疫已擴散到印度的7個邦和新德里行政區。首都新德里和東部港口城市加爾各答也出現了肺鼠疫患者,部分城市的學校、商店、機關和工廠被迫關閉停擺。
鼠疫最終並沒有造成世界性的大瘟疫,印度死亡人數也非常有限。但瘟疫對印度的經濟造成了巨大衝擊,印度的旅遊業、航空業、外貿出口都受到重大損失。
除了人口密度大、貧窮、生態環境差等因素外,導致印度地區苦難與困厄的深層原因究竟是什麼?
外在原因:衛生環境堪憂
印度人口13億,但國土面積僅為中國的1/3,人口密度較大。印度氣溫溼熱,細菌易於滋生。此外,印度的衛生環境較差。河流遭到汙染,垃圾管理不善,河流當中糞便和垃圾,以及工業排放廢水混合在一起,成了人們的生活飲用水。印度的廁所數量遠趕不上人口數量的需求,底層的人們還習慣於在露天大小便,並不習慣於上廁所,另外,廁所的下排水系統也不盡合理。
印度五花八門的靈拜
印度曾是佛教的發源地。但近現代在印度很少有人信奉佛教了,目前印度人的信仰是多元化的,80%的印度人信仰印度教,9.8%的人信伊斯蘭教,2.3%的人信基督教,信佛教的只有0.74%,此外還有信錫克教、耆那教、瑣羅亞斯德教等。
佛教、基督教、猶太教等都是人類的正教信仰,印度在佛教消失後的時代,人們的信仰逐漸走向形式主義和異化,注重教派表面的宗教儀式,而忽略了宗教神性的內涵與修行實質。教派之間也紛爭不斷。印度人對信仰的異化也表現得非常嚴重,信什麼的都有。
比如有些印度人竟然將老鼠奉為神靈加以祭拜。在印度北方的一座城市裡居然設有鼠神廟,又名卡爾尼‧瑪塔神廟。600年來,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信徒進廟膜拜。
在印度人習慣性的觀念裡,並不認為鼠疫和老鼠有什麼關係。印度國家傳染病研究所1989年在2萬隻老鼠血樣中發現3隻陽性,1992年查出135隻陽性,但仍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1994年,印度終於爆發鼠疫。
此外,在印度教中,牛被視為神聖的物種。因此,有關牛的一切,會被有些印度人過度地解讀。
人類的信仰並不是將某種世俗事物人為地神化,並對其實施簡單的形式上的膜拜。信仰是人類關於生命終極意義上的深刻思考與虔誠的實踐。人類的生命來源於神創,人類的終極目標是回歸神、走向神,按照神給人設定的道德標準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行為準則。而將信仰異化後的印度人對人類信仰的主旨與終極意義的理解,已經遠非釋迦牟尼時代所倡導的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已經不是在信仰神了。
佛教在其發源地印度多次經歷了王權、外道的打壓,直至最後消亡。佛教在印度的消亡,有外部王權仇恨打壓、外道嫉妒、伊斯蘭教暴力征伐等原因,也有其內部因由。
釋迦牟尼在世時,並沒有將佛法搞成宗教儀式,對眾生都是平等和慈悲的,並持有嚴格的戒律約束。釋迦牟尼涅槃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世俗力量的干擾和外道的興起,使得佛教信眾們逐漸忽視了佛陀在世時講法的內涵,創立了眾多的部派門宗,有的甚至融入印度教教義,使佛教逐漸走入學術化、玄學、貴族化、世俗化,後世的僧侶隨意解釋釋迦牟尼在世時的講法,這樣,佛教漸漸就走向了末法。
其實,從真正修煉的角度來看,宗教的法難對佛陀與佛法本身,是沒有任何影響的。佛陀轉生人身,傳佛法於世,目的在於普度眾生。眾生對佛法的詆毀、打壓、不敬和曲解,無論是從外部還是從內部,都將是眾生自己針對佛法所造下的業力,涉及的人群多了,那就成了所有人所造下的共業。
或許有人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印度畢竟是佛陀的降生之地,直到現在也是有信仰的國度,為什麼災難還是比較嚴重?
筆者認為,印度史上災荒、瘟疫與亂象,無不與上述所說的共業緊密相連。人類自己造下的業債,輪迴轉世中需要償還,國家和民族也需要償還。而印度人當今的信仰,離佛陀親傳佛法時的境況與標準要求都相去甚遠,真正的信仰是一種堅定和專一的修行,而不是趕時髦和走形式,更不是將某種動物奉為神靈,動物怎麼能度得了人類呢?五花八門的靈拜不是真正的信仰,只會招來附體,帶來惑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