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多汗症
多汗症是指異常的汗出過多,需要體溫調節來降低汗出的一種問題。多汗對身體是一種負擔,可造成患者的心理、情緒與社交方方面面的問題,因此也被稱為無聲的殘障。
多汗症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以是局部性的,如手、腳、腋窩、腹股溝、臉部。全身性多汗通常與本身潛在疾病有關係。
局部多汗可分為掌蹠的多汗,這是因交感神經的問題,還有就是味覺的多汗,這是臉部或胸部在飯後的多汗。
原發性多汗症是從青春期就有了,這與遺傳有些關係。次發性多汗症常與甲狀腺、腦下垂體、糖尿病、腫瘤、痛風、停經、某些特定藥物、汞中毒等有關。
有些癌症與多汗症有些關係,如嗜鉻細胞瘤、類癌症候群(carcinoid syndrome)、胸腔內的癌症等等。
有些內分泌問題與次發性多汗症有關係,如糖尿病、肢端肥大症、垂體功能亢進,與一些甲狀腺疾病。
中醫認為,汗的生成原因,在《黃帝內經》中提到:「陽加於陰謂之汗」。《張氏醫通》中提到:「脾胃溼蒸。傍達於四肢。則手足多汗。」總之,汗的來源為津液,汗的排出靠陽氣的蒸化。所以多汗症是陽氣盛,與脾胃溼熱,蘊蒸肌膚所致。
除此之外,陽氣腠疏,與氣血瘀阻,也會產生多汗,因此治療的要點,在溼熱蘊阻型,要清利溼熱,常用藥如白朮、黃芩、梔子、枳殼、澤瀉、燈心草、淡竹葉、茵陳、車前子等。陽虛腠疏,宜益氣固表,用黃耆、防風、白朮、黨參、茯苓、薏苡仁、白扁豆、當歸、熟地、桂枝、白芍等。至於瘀血型,偏虛的用十全大補湯,偏實的用復元活血湯。
宋‧嚴用和的《嚴氏濟生方》,從另一角度總結汗出的原理,也是講得很好:「人之氣血,應乎陰陽,和則平,偏則病。陰虛陽必湊,故發熱自汗;陽虛陰必乘,故發厥、自汗。」這是講到了自汗與盜汗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