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11家銀行踩雷中國國儲能源的背後

⊙陳思敏

跨年之際,中國各類債務爆雷不斷。12月6日消息證實,中國國儲能源子公司上海國儲能源在香港發行的4億美元離岸債違約,而參貸行多達23家銀行遍及亞洲金融機構。其中最大苦主要算台灣金融業者,目前11家銀行踩雷初估曝險部位合計約新台幣51億元。

事實上,中國國儲能源去年5月就爆過雷,是一筆3.5億美元債券未能兌付。而這次台灣媒體報導顯示,台灣銀行業者會爭相參與上海國儲能源授信案,除了利率加碼過人,還因為其擔保人即母公司——中國國儲能源的「國企光環」。

中國國儲能源全稱「中國國儲能源化工集團」(China Energy Reserve & Chemicals Group,以下簡稱:國儲能源),公司聲名大噪始於2017年參與有世紀交易案之稱的香港地標「中環中心」併購案,據賣方——李嘉誠控股長實集團公告,買方名為「中國港澳台僑和平發展亞洲地產公司」,其主要股東就是占股55%的國儲能源。

收購當時國儲能源在資本市場籍籍無名,因而國企身分曾被媒體質疑,但其背景確實很硬,只是股權結構無法一眼看透而已。

當時國儲能源四大股東分別是:一、中國富萊德實業,終極股東北京市商務局即現今的北京市商務委員會。二、國能天然氣進出口北京公司,中石油旗下北京中油科技持股99.44%。三、中國海外控股集團,60%持股的中國城鎮化促進會——由發改委、住建部、財政部、農業部等多個央級部委成立;40%持股的中國工業經濟學會,是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旗下。四、中國華聯國際貿易公司(華聯國貿),100%控股的是中國經濟聯絡中心,該中心成立於1993年,為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中聯部)的直屬機構。

此外,據陸媒2018年起底文章,中國國內工商信息登記查詢國儲能源股權一度顯示,中油三環科技持股2.96%,中遠航燃氣控股97.04%,而中遠航燃氣仍是華聯國貿的全資子公司。也就是說,國儲能源股權幾經更迭,顯然有個不離不棄的實控人華聯國貿。這也意味,中共中聯部能夠透過直屬機構中國經濟聯絡中心來驅動其子公司華聯國貿控股的國儲能源。

這也不難理解,國儲能源2017年擬以3.48億美元收購澳洲天然氣能源開發公司AWE,最終失敗的主要原因在於國儲能源無法向AWE說明清楚其收購資金的來源問題。

近期關於國儲能源的一個消息是,中石油旗下昆侖能源公告2019年8月15日擬16.55億元人民幣收購金鴻控股旗下17家燃氣供應與管理公司若干股權。

A股上市公司金鴻控股的董事長,也是國儲能源董事長陳義和,1999年前主要經歷內蒙古包頭市官場,2000年棄官投身中石油旗下,僅2年後,他開始以中油新興、中油金鴻、新能國際等公司為核心平台展開繁複的資本運作和海內外業務布局。如國儲能源官網一張宣傳照片圖說:2017年8月26日,時任團董事長陳義和在釣魚台國賓館五號樓會見來訪的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阿卜杜拉・阿齊茲王子一行。

看到這裡,國儲能源及掌門人發家史與諸多出事後被指為白手套的金融大鱷似曾相識,例如同樣內蒙包頭起家的明天系肖建華。再如中國華信能源葉簡明,被曝遠華走私案的得利者,集團坐鎮的高層有福建上海兩地官場多名黨政軍退休官員,葉簡明以民營集團CEO之姿,進入華盛頓的權力走廊,成為歐盟國家總統的座上賓,而且拿下俄羅斯國營石油公司股份,如果不是因為香港前高官何志平涉聯合國外交官賄賂案,葉簡明不會成為其政治後台的棄卒。

又如目前輿論風暴中的中共特工王立強出逃後爆料,由向心、龔青夫婦負責營運兩家香港公司中國創投、中國趨勢,實為中共情報機構的間諜基地。這兩家公司冠名「中國」未必是國企影子公司,但確實是中共「黨企」,執行任務不僅止於收集情報,就像國儲能源因其母公司的上級中共中聯部也是黨的情報機構,國儲能源當年中環中心收購案被港媒指中共藉由「買下香港」的方案來達到全面接管控制香港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國儲能源這類公司的股權結構有明線、暗線,明線部分即私人台前控制資產、海外出面進行敏感併購案、參與國際標案,以及發債;暗線部分,則是眾多複雜模糊不明的國企N級子公司間接交叉循環持股,最後還可能剝離資產打包上市變現成個人財富。而國儲能源除了冠名中國還能叫「國儲」,是否與其母公司老闆中共中聯部的影響力有關還難以查證,但據稱,這個集團的一個副總裁是一已落馬副國級官員的胞弟。

最後話說回來,台灣金融機構熱衷投資中國業務但似乎沒想到,中共雖號稱經濟成長6%,但債務未炸彈到處都是。中共是利用中國經濟一團謎在詐騙外資來中國市場分一杯羹同時為它拆彈。◇

延伸閱讀
中共滲透台灣 辜寬敏:不會成功
2019年12月04日 | 4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