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共不會輕易讓台商撤資
美中貿易戰改變全球經貿格局,美中貿易代表是否能在上海達成共識,讓貿易戰走向尾聲,這是各界觀察的重點。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在昨(31)日於「美中經濟對抗之影響與因應」研討會上表示,預期美中間的對抗是長期課程,這對美國是創造公平競爭環境的路徑,但對中共卻是挑戰政權的威脅。
李淳說,美中間的貿易共識,在G20時按下復原鍵,讓雙方的談判進度恢復至上個階段,但現在的世界已經轉變了,美中在過程分別開出許多條件,這都讓接下來的對談變得沒有彈性。美中沒有在G20設定談判期限,各界預期最壞的情況是雙方會談到明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之前。嚴格而論,現在的形勢比過去嚴峻。
李淳說,美中貿易戰對全球經貿造成影響,其中包括貿易轉向的效果相當顯著。台灣必須注意,如果美國對中國實施下一階段的貿易制裁,其中包括:智慧型手機、筆電等產品,而這些在中國製造輸美的產品裡,智慧型手機有八成、筆電有九成為台商生產,這多來自台灣的電子五哥。轉單雖然讓部分業者成為贏家,但若貿易戰繼續升溫,還是可能對台灣造成不利的影響。
李淳說,另一項影響是中國經濟的趨緩,中國經濟目前正在全面衰退中,這反映在製造業需求的下滑上。以中國汽車銷售業為例,該業在過去十年銷售未見衰退,但從去年下半年起至今,其表現已呈現負數。汽車是動產消費裡的最高指標之一,這樣的衰退現象,其實反映出中國的消費正在轉向保守。
李淳說,同時,中共推出了經濟維穩,這可顯示中國在金融、外資、外貿、投資、預期等領域皆出現不穩定的狀況,同時,中共也要求台商不得減資、減產與裁員。他認為,以北京的角度出發,中共不會輕易讓外資離開中國,這也造成了台商回流台灣時,其態度顯得較低調的狀態。
李淳說,美中間的貿易對抗預期是長期的過程,雙方目前在貿易問題上著墨,而接著還有科技戰,與經濟結構改革等挑戰。這對美國而言是創造公平競爭環境的必要路徑,但對中共來說是挑戰政權的巨大威脅,這是改變中共治理結構的挑戰。這顯示出一方為金融問題,而一方為政治課題的現象,因此達成共識的所需時間應該會非常的長。
李淳說,台灣在過程裡有許多發展契機,美國正在全力發展科技,包括啟動二十一世紀的太空競賽,目的是在科技上確保領導的地位,這也給了台灣發展的機會,台灣可在過程裡填補製造業與商業化的空間。
李淳說,同時,美國要求輸美產品不能在中國生產,而美國供應商相當重視與供應鏈廠商間的信任感,在這過程裡,台灣的經濟政策也應盡量避免傷及台美間的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