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訊息 Google News創辦人:平台應與公民社會合作
對於網路假新聞、假訊息亂竄,Google News創辦人巴拉特(Krishna Bharat)說,科技日新月異,民眾辨認資訊真偽的能力趕不上網路普及速度,已成為大隱憂。許多資料只有平台方擁有,如果科技平台能與公民社會合作,便有機會打擊不實訊息、保護民主並支持新聞正向發展。他也呼籲,應借助科技如人工智慧,強化新聞核心價值。
目前在美國史丹佛大學任教的巴拉特出席6月在希臘舉辦的全球編輯高峰會(Global Editors Network Summit)時表示,對網路使用者容易相信所看見的影音內容或迷因(memes)創作圖片等困境,最佳解方是擁有「上帝視角」的平台業者出手,觀察不實訊息的擴散模式,當有新的可疑訊息依循既有模式擴散時,用AI模型偵測,最後交由人工來查核事實。
巴拉特認為,透過平台資料「賦予公民話語權」是可以努力的方向,人們透過揭露自己的資訊,提高訊息真實度,讓自己的聲音被公眾聽見。若能讓閱聽人有機會講述、證明自己是誰,或許人們會得到不同的觀點。
巴拉特舉例說,英國脫歐議題網路上存在諸多意見,但民眾並不知道發言者是「真人」還是「巨魔」。AI可以協助使用者辨識發言者為真人、英國居民或女性,並過濾可能的假帳號、非本地人、可能編造的說法,這在技術上可以實現。
巴拉特指出,Amazon、Facebook、Google等社群帳號存在多年,平台方早已對一個人有諸多認識,包括名字、居住地、工作、學歷、好友名單、宗教信仰等,甚至知道是否為麻煩製造者。既然平台方早已透過這些資料對人們進行投放訊息、市場行銷,何不反過來讓這些資料作為人們的優勢?讀者可以表示「我有話要說,而且我有資料證明自己的真實性」。
巴拉特直言,新聞編輯室通常缺乏AI研究能力,AI大部分技術來自科技公司,但科技公司並沒把「與新聞業者合作」放在心上。如果兩方可以克服這項困難,既有的技術或許可以在新聞中有效發揮。他強調「合作」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