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寶船的海上絲路(四)

白釉綠彩虎柄龍嘴執壺,唐代鞏縣窯。(大紀元資料室)
白釉綠彩虎柄龍嘴執壺,唐代鞏縣窯。(大紀元資料室)

文/沉靜

「黑石號」沉船上,有近200件白釉綠彩瓷,賞心悅目,魅力獨具。

鞏縣窯的綠彩與青花

以燒造唐三彩著稱的河南鞏縣窯(又稱鞏義窯)果然出手不凡。猶如沙漠中的綠洲,綠色特別吸引大食人(唐宋對阿拉伯人的稱呼)。綠白相間、清爽明麗的瓷器,更是他們的心頭所愛。

類似鞏縣窯的瓷器曾在阿拔斯王朝各處(例如薩瑪拉、西拉夫和尼沙布爾)被發現。

還是欣賞佳作吧!

虎柄龍嘴 栩栩如生

趴在壺頸喇叭口往下看的動物造型,有人說是小老虎,也有人說是幼獅,博物館乾脆泛稱其為「貓科動物」。總之,有喜感、超可愛就對了。此白釉綠彩壺,是唐沉船寶藏中頗為上鏡的「明星」。(附圖1)

奇特有趣的鼻飲杯

白釉綠彩瓷吸杯,杯底的小魚、小烏龜或小鴨好乖巧,身下卻暗藏小洞與杯外壁的吸管相連。這種與眾不同的杯子叫鼻飲杯。意思是用鼻子吸,不用嘴喝的,真這樣嗎?(附圖2)

唐代鞏縣窯製作的白釉綠彩瓷吸杯。外面有一根吸管與杯底相連。(大紀元資料室)唐代鞏縣窯製作的白釉綠彩瓷吸杯。外面有一根吸管與杯底相連。(大紀元資料室)

原來,古代嶺南百越人有鼻飲的習慣。

《漢書賈捐之傳》載:「駱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相習以鼻飲。」

南宋文學家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描述了這種鼻飲杯:

「南人習鼻飲,有陶器如杯碗,旁植一小管若瓶嘴,以鼻就管吸酒漿,暑月以飲水,雲水自鼻入咽,快不可言。」

皇家氣派的龍紋和標記

有的鞏縣窯瓷器底部還出現了「盈」和「進奉」的字樣,說明這條船上有些瓷器出自皇家。「進奉」是進貢內廷的器皿,而「盈」指的是唐代皇家大盈庫,是皇家存放貢品的地方,供帝王宴飲或賞賜之用。(附圖3)

唐代鞏縣窯「盈」字款碗底,特寫。(大紀元資料室)唐代鞏縣窯「盈」字款碗底,特寫。(大紀元資料室)

也許商業之外,還肩負外交使命?抑或商賈的走私物品?惹人浮想聯翩。

唐青花

「黑石號」上三件完好無損的白釉鈷藍彩盤,引起陶瓷界的轟動。經考證,它們出產於唐代東都洛陽附近的鞏縣窯,是迄今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中國青花瓷,且與揚州唐城遺址出土的青花瓷碎片紋樣類似。

唐代的揚州是海外貿易的重要貨物集散地與港口。這種紋樣在唐代陶瓷、金銀器中罕見,卻與同船發現的金盤紋樣相彷彿,可見唐青花主要是供出口外銷的。

青花,是釉下彩瓷的一個品種,是用當時非常珍稀的原料——含氧化鈷的鈷土礦燒製成的白釉藍花。船上三個唐青花瓷盤的鈷藍顏料以及四角各繪花葉的菱形裝飾圖案,皆源自阿拔斯王朝,這是國際商貿往來的最佳佐證。

秀雅明快的唐青花的出現,將青花瓷的歷史從元代推至唐朝,提前了五百多年。

精巧的銀盒

造型如雲朵般優美流暢的曲瓣銀盒,為唐代中國南方常見的器型。這些盒子通體刻飾花紋,通常在盒蓋上鏨刻圖案,盒底則線刻另一款圖形。它們可能是被用來盛放香、脂粉或藥物的容器。

盒子形狀各異,其中以葉形盒子較為罕見。自古以來,成對的鴛鴦及雁鳥代表人們對幸福婚姻的祈願,刻飾這類圖案的盒子很可能是結婚禮品。

璀璨輝煌的金器

除了大部分價格較為低廉的瓷碗外,打撈上來的貨物中還有30件金銀器和18件銀錠。這些產自中國南方的精雕細琢的金器備受宮廷的青睞,也是地方高官經常向皇室進貢的物品。

西安城西的法門寺地宮藏有宮廷供奉的奢華金銀器,其品質可與沉船中的文物相媲美。沉船中的中亞伎樂紋八棱金杯,是迄今所發現的最大的唐代金杯。

為何一艘駛往爪哇和中東的貨船會運載如此罕見珍貴的金器?它們是否是送給外國王宮的禮物?這些都成了沉入大海的謎語。

這件中亞伎樂紋八棱金杯,高10厘米,呈八邊形,杯面上有樂師和胡人跳舞的形象,杯把和指墊上同樣有捲髮的胡人頭像,該金杯的形制與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高6.4厘米的伎樂紋八棱金杯類似,無論造型還是裝飾風格,都充滿濃濃郁的西域風情。(附圖4)

中亞伎樂紋八棱金杯,是迄今發現最大的唐代金杯。(維基百科)中亞伎樂紋八棱金杯,是迄今發現最大的唐代金杯。(維基百科)

方形金碟的紋樣類似芭蕉葉,中心形成佛教文物中常見的「卍」字符,為存世孤品。

卍字符,在歐亞大陸的流傳有著悠久的歷史,早見於印歐文化之中,如印度阿利安文化、波斯文化、希臘文化……

卍字符出現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中國古老的馬家窯文化的彩陶上、出現在漢代通行的五銖錢幣上,也出現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沉船的瓷碗和金碟中。

中亞伎樂紋八棱金杯、蕉葉紋「卍」字符金碟,和天鵝團花金碟,精美大氣,璀璨輝煌,這是典型的唐代風格。

百鍊的江心鏡

沉船內共有29面銅鏡,唐代早期的葡萄紋鏡數量最多,還有漢代和隋代的銅鏡呢!每面銅鏡一面光滑,另一面則鑄有飾紋。銀合金的使用,讓反射面光滑、映影清晰。這些銅鏡因沉於水底好幾個世紀,而受到腐蝕或變黑。

印象較深的是唐代真子飛霜紋銅鏡,紋飾內容為俞伯牙彈奏一曲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林下撫琴,旁有飄香的茶壺,對面是鳳凰聞樂起舞,一片瀟灑隱逸的文人情懷。

很特別的是揚州產的「江心鏡」,刻著「唐乾元元年戊戍十一月廿九日於揚州揚子江心百鍊造成」的銘文。銅鏡鑄造於西元759年1月3日,即唐肅宗李亨乾元二年。鏡面帶有四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和八卦紋飾,類似銅鏡在唐代曾用於出海遠航時的祭祀活動。

江心鏡,是唐代揚州進貢的銅鏡,每年五月五日端午節在江心船上鑄造。江心鏡又稱百鍊鏡,「無有百鍊者,或至六、七十煉則已,易破難成。」(李肇《國史補》)

天時、地利、人和,還要有千磨百鍊的高超技藝。

白居易(西元772~846年)曾在詩中,描繪唐代鑄造百鍊鏡的情景:

「江心波上舟中鑄,五月五日日午時。瓊粉金膏磨瑩已,化為一片秋潭水。鏡成將獻蓬萊宮,揚州長吏手自封。人間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飛天龍,人人呼為天子鏡……」

撫今追昔,詩人稱讚聖皇「太宗常以人為鏡、鑑古鑑今不鑑容」(《百鍊鏡—辨皇王鑒也》)。◇(全文完)

 

延伸閱讀
唐代寶船的海上絲路(三)
2019年07月13日 | 5年前
唐代寶船的海上絲路(二)
2019年07月10日 | 5年前
唐代寶船的海上絲路(一)
2019年07月05日 | 5年前
慈母勉子匡正義
2016年02月29日 | 8年前
【歷史故事】崔母為國育忠臣
2016年02月28日 | 8年前
神韻弘慈善 喚人歸正道
2016年03月31日 | 8年前
山西太原童子寺 發現最早唐壁畫
2013年12月10日 | 1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