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童子寺 發現最早唐壁畫
山西太原龍山童子寺佛閣遺址日前新發現北齊佛龕和中原地區保存年代最早的唐代寺院壁畫,揭示了佛閣布局,揭開了北齊和唐代宗教活動在該地域的昌盛和繁榮。
據中國大陸媒體報導,童子寺遺址位於太原市西南約25公里龍山的北峰,是北朝隋唐著名的佛教寺院,創建於北齊天保七年(西元556年),金天輔元年(西元1117年)毀於兵火。遺址分為寺院區和佛閣區,現存北齊摩崖大佛、燃燈石塔等。
佛閣遺址內發現了一批精美的北齊佛像、多個大佛頭頂螺殘件,以及從崖壁崩塌下來的大型佛龕造像。這表明大佛原為螺髮樣式,佛龕內壁雕刻了大型龕像。
佛閣是童子寺主體建築,創建於北齊,依大佛龕建造,東、南、北3面砌牆,按疊壓關係可分為早晚二期。早期為北齊牆體,條石垂直壘砌,牆體厚2.2米,外壁素面,內壁均雕有北齊造像特徵的千佛龕。佛閣中間開門,後壁有一4公尺高的石砌佛座,座上為高達20多公尺的無量壽佛。閣內南壁分為上下層,下層是石條砌築並列的兩個佛龕,其內各置北齊圓雕一佛、二菩薩像,上層台依壁置放北齊圓雕三佛、二菩薩像。
晚期是唐代護牆和前廊,北壁護牆上新發現有唐代繪製的佛龕壁畫,內繪1.65公尺的坐佛,是中原地區保存年代最早的寺院壁畫。在壁畫揭去後,發現唐代護牆中鑲嵌一塊唐開元二年(西元714年)童子寺浮圖銘方石,正面雕坐佛龕,兩側面為精美的線刻佛說法圖。
據考古工學者介紹,童子寺是一處石窟和地面寺院結合的特殊類型,特別是佛閣的出現與大佛雕造密切相關,是現存中國最早的佛閣實例。燃燈石塔與閣門、大佛在一條直線上,石塔有燈室和葫蘆形的抽煙孔,燃燒痕跡明顯。這表明燃燈供佛是當時重要的宗教活動,這是目前北朝寺院中僅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