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陳光誠案看人權、維權和維穩的尷尬

5月10日,陳光誠就醫的朝陽醫院外,一名上訪的民眾高舉冤情資料與警察對峙。(AFP)
5月10日,陳光誠就醫的朝陽醫院外,一名上訪的民眾高舉冤情資料與警察對峙。(AFP)

⊙傅申奇

中國特殊的維權人士、雙目失明的陳光誠,戲劇般地逃離嚴密監控的居所,走進了美國駐北京大使館,透過視頻向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發三項要求,變成了中美戰略會談前夕的外交問題。經過陳光誠自願離開大使館、前往醫院治病等情形,目前陳光誠提出暫時到美國治病和學習一段時間,北京當局似乎已經鬆口,華府全力協助,預計一週內陳光誠就到了美國。

美國維護人權價值形象受創頗為尷尬

這篇故事的開場和落幕,突顯了人權、維權和維穩的尷尬。先講美國在全世界維護人權價值形象的尷尬。如果美國下決心要在這個惡意踐踏人權的國度打贏一戰,陳光誠進入大使館、並提出三項要求,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堅持這三項不高的要求、迫使北京面對全世界答題,將促使北京高層繼續分化,將使民主與法治的訴求在朝野匯成洪流。但美國卻告訴世界,美國的戰略利益比人權更為重要。這沒有什麼不對,但對於美國在全世界維護人權價值的道義形象沒有加分,美國顯得很尷尬。

最終須流亡美國乃中國維權之尷尬

再談談維權的尷尬。陳光誠作為一個維權的盲人英雄,釋放後民眾探訪一波接著一波。中國人不能靠自己的正義感、熱情和鬥爭精神來贏得階段性的勝利,推動民主與法治的進展。結果是只有逃到了美國的羽翼之下,才能發出低調的要求。最後在中美官方的協調下,陳光誠爭取到了暫時出國的安排。誰都知道這個「暫時」,就是長久,三項維權要求也就煙消雲散。

這個劇碼給世界一個印象,中國的維權運動是美國利益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美國戰略利益的一個棋子,無法靠自己的力量贏得完全應該贏得的勝利。維權人士的最後歸屬都是流亡美國,中國沒有翁山蘇姬,維權的尷尬一目了然。

中國特色的維穩經濟顯示維穩的尷尬

最後來談談維穩的尷尬。過去山東地方當局因為監控陳光誠獲取了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維穩經費,這種情況也在各地發生,於是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維穩經濟。維穩部門希望社會有一些不穩,甚至故意展示一些不穩的表象,使他們有機會爭取更多的預算、權力和人力,於是中國出現了越維穩越不穩的怪現象。從兩方面看,一方面暴力維穩只做表面文章,各種事件自然會層出不窮;另一方面維穩部門也不願意捨本,不會故意斷了自己的生意和財路。中共往自身注射癌細胞,也使自己非常尷尬。

看來人權、維權和維穩的尷尬還會持續下去,唯有中國朝野靠自己的力量打贏一個關鍵戰役,人權、民主和法治才會成為中國人自己的旗幟。──轉載自「自由亞洲電台」◇

延伸閱讀
CNN記者:中國維權抗議活動難採訪
2015年05月14日 | 9年前
台灣的人權舵手──柏楊
2015年05月11日 | 9年前
中共無法囚禁高智晟的影響力
2015年05月08日 | 9年前
楊黃美幸:讓中國人也享有民主
2015年05月07日 | 9年前
去年中共對信仰和人權迫害加劇
2015年04月29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