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回流 學者:政府應助找地及技術升級

台商返鄉的現象,可刺激GDP與增加就業率,對國內經濟情勢帶來幫助。(Sam Yeh / AFP)
台商返鄉的現象,可刺激GDP與增加就業率,對國內經濟情勢帶來幫助。(Sam Yeh / AFP)

【記者張原彰/台北 報導】

美中貿易戰讓台商回流,各界預期可促台灣經濟成長,國際預測機構IHS Markit日前就預測台灣今年GDP可重回亞洲四小龍之首,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也表示,政府若能建構好投資環境,台灣5~10年後的GDP可到4~5%的水準。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陳博志認為,經濟前景看好,此時政府應作兩件事情,除持續幫助產業升級外,因在美中貿易戰下,紅色供應鏈淡出市場,政府更應抓住機會,助台商在新建構的全球供應鏈裡占有重要位置。

陳博志說,台商回流議題已探討多年,現在受到美中貿易戰的影響,確實有更多的台商回到台灣。台灣過去經濟成長率低、國人所得無法提高,主要原因是產業外移,如今台商返鄉的現象,可刺激GDP與增加就業率,對國內經濟情勢帶來幫助。

美中貿易戰可讓全球供應鏈重新洗牌,陳博志認為台灣政府此時更應該做兩件事,他說,首先的重點是幫助產業升級,讓台灣產品更有競爭力。台商過去在中國發展時,已經累積足夠的經驗與研發能量,或賺了不少錢、擴大資本,這時回到台灣,政府應讓他們進行高技術的生產行為。

陳還表示,其次,中共昔日通過不公平的政策,讓原先應由台灣負責製造的產業,硬搶至中國製造,現在即使面對美中貿易戰,中共仍不願放棄這些不公平的政策。美中貿易戰使紅色供應鏈淡出市場,包括台灣在內的民主國家,將會在紅色供應鏈外,一同建構新的、公平的供應鏈,「台商回台的另一重要意義,是幫助自由經濟國家築起新的供應鏈,台灣在這之中具重要地位。」

隨著台商回流,政府也需讓台灣的產業環境更友善,陳博志認為,台灣目前較欠缺的生產要素是土地,因此政府必須協助廠商尋找土地,讓台商回來有處所進行產業升級。另外,包括工研院等技術單位也應適時地給予台商幫助,甚至到台商跟國內廠商投資較多的重點區域,設置分支服務機構,協助廠商即時解決產業內的各種技術難題,讓產業升級的速度更快。

台商回流重在產業升級

美國總統川普甫上任即帶起製造業回流,增加美國就業率,促進美國的經濟成長,如今台灣也迎來台商回流,對於台美企業近年相繼回流的現象,背後又有著什麼樣不同的脈絡,陳博志說,台美產業環境不同,台商回流重在產業升級,以及建立全球公平供應鏈,這樣的責任比美國大上許多。

陳表示,美國政府讓製造業回流的重要考量,是因美國有許多低技術的失業勞工,情況比台灣嚴重,因此移回美國的產業,即使是較低階的製造業,只要能增加就業,對美國的幫助也相當的大。台灣對於世界經濟的角色較重要,因此需產業升級,以填補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位置。反觀美國,因其掌握多數產業技術,供應鏈對其而言較不重要,反而比較重視就業的問題。◇

延伸閱讀
陸經濟良好?中共要官員共克時艱
2019年05月22日 | 5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