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傳統製香文化
古代的皇帝都經常去參加國子學的釋奠禮。
而木匠的祖師是魯班,茶葉的祖師是陸羽,
香道的祖師是黃帝……
現代有多少人會去祭祀這個行業的祖師呢?
中國傳統的行業中講究尊師重道。
《禮記‧學記》:「師嚴然後道尊。」
東漢鄭玄註:「尊師重道焉,不使處臣位也。」
過去的學堂,不管是小學還是太學,必釋奠先聖先師。
《禮記‧文王世子》:「凡學,春官釋奠於其先師,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學者,必釋奠於先聖先師。」
在從事「香道」(包括手工製作線香)這個行業中,現代,筆者是第一個祭祀「香道」的祖師:黃帝。並自己創作祭文,在每次製香之前,都沐浴更衣,薰香後用立香遙祭黃帝。
古人云:「舉頭三尺有神明。」因為這樣,筆者在神明的點化下,將「陰陽平衡」之理運用於製香中,發現了揉香的製作方法。
源自於傳統文化的理論依據
傳統文化是什麼?
漢代之前,禮、樂、詩、書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文字著作。漢代之後的帝王將相,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必讀的書是十三經、《道德經》等;從二十四史及《資治通鑑》等史書中的記載我們也可看到,古人在辯論朝政措施時,引用的依據出處,大部分也是上述的經典。
從事中醫、薰香等相關行業的古人還有一本必讀的書是《黃帝內經》。當然,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還有一些傳統行業如音樂、舞蹈、繪畫、書法等,上述的經書沒有專門的章節詳細論述,但從上述經書中找到用於製香行業的理論依據,已經綽綽有餘了。
領悟陰陽變化之理純化香材
《黃帝內經‧素問》有這樣一段話講明了參悟陰陽變化之理的關鍵: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大意:上古時期,那些懂得養生之道的人,能夠取法於天地陰、陽變化之理,並運用術數來調和。飲食有節制,作息有規律,不在執著心的帶動下過度操勞。所以才能使身體與元神都協調一致,活到天命的年齡,超過百歲才離開人世。
植物要分陰、陽才能當香材或藥材,木材要分季節開採,在中國古代,這是最基本的常識,讀過書的人都知道。
《周禮‧地官‧山虞》:「仲冬斬陽木,仲夏斬陰木。」
《周禮》之所以規定了木材要按季節開採,就是為了讓材料達到陰、陽平衡,用它們製家具或房屋,才會有益於人的身體健康,而且材料柔韌性好,家具不會因為天氣乾燥而開裂。
陽氣對人的重要性,在《黃帝內經‧素問》中,還有進一步的闡述: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這段話的大意是:人身上的陽氣,如同天上的太陽一樣重要,假若陽氣失去了正常的水準而不能發揮其重要作用,人就會減損壽命或夭折,生命機能亦闇弱不足。
通過研究及借鑑福建武夷岩茶用木炭焙火的傳統工藝,和香道之隔火薰香用木炭來加熱沉香,筆者找到了用木炭能量陣來處理香材的方法。
這個木炭能量陣的構建,依據五行對應五方、地球與太陽相對運動方向等原理,木炭依次點燃後會在周圍形成一個純陽的能量流,這樣可以去掉植物的陰氣,保證香材陽氣充足,才能製香。
而在能量陣點火之前,要用高香或篆香祭天,以求得到神明的幫助和護祐,這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驟之一。
製香者如果陰、陽不分,不知道如何處理香材,薰香無益。因為燒陰香等於是用陰氣中和自己身上的陽氣,陽氣都損失光了,人也到壽了。
香氣的五行屬性
很多人將中醫、中藥與薰香混為一談。筆者淺見,從事中醫、中藥或香道行業的人士要明白最基本的五行相生相剋及對應之理。
中藥是吃進胃中,氣味是吸到肺中。胃屬土,所以古人講「苦口良藥」,因為苦味屬火,火生土。肺部屬金,苦味、焦味如果吸到肺部剛好是火剋金。所以市面上有人做的那所謂的「藥香」,即使它是純天然的,也對人有害。
任何植物都存在五行屬性,五行:木、火、土、金、水對應的氣味是臊、焦、香、腥、腐。
同一種樹木,將它切出一小塊,或磨成粉,鼻子靈敏的人可以聞到它裡面含有臊、焦、香、腥、腐這五種氣味,層次分明而且它大致的比率都能夠顯現在腦海中。
例如,印度的老山檀香,它香(甜)的氣味大約占75%(樹齡越高所占的比率越大),剩餘的比率大致由其他四種氣味均分。
印度小葉紫檀,它臊(酸)味大約占了55%,香(甜)味占了大約25%。其餘的比率由三種氣味大致均分。
印尼楠植物黏粉,焦(苦)味大約占45%,腥(辛)味大約占25%,其他氣味各占10%。
香氣的屬性為土,在這方面,《禮記‧月令》與《黃帝內經‧素問》有相同的闡述。
《黃帝內經‧素問》:「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藏精於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類土,其畜牛,其穀稷,其應四時上為鎮星,是以知病在肉也,其音宮,其數五,其臭香。」
《禮記‧月令》:「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黃帝,其神后土。其蟲裸,其音宮,律中黃鐘之宮。其數五,其味甘,其臭香。」
經文中「臭」是「嗅」的通假字。這兩篇經文都闡述了「香」對應的術數是「五」,這個非常關鍵;只有用「五數」的乾粉合香,才能在合香過程中讓植物粉末保留住香氣而磨去其他四個氣味。
因為肺部屬金,香屬土,土生金。術數的運用有很大的學問,限於篇幅,筆者就不詳細描述如何操作五數合香的手法了。
五行:木、火、土、金、水,對應的術數是八、七、五、九、六;對應的氣味是臊、焦、香、腥、腐。現今大部分製香者根本不知道真正合香的原理及方法,所以用多種香粉攪拌合成做出來的香牌、香丸、立香、香囊等都帶著一股難聞的中藥味(苦、焦氣味)。
前面我們講了,苦、焦味屬火,而且現今的製香人所用的材料不分陰、陽,也不知道如何去除植物的陰氣,所以這個苦、焦味屬陰火,對人體的肺部是極大的傷害,因為人體肺部五行屬金,火剋金。
神明點化的製香手法
很多人都看過《禮記》及《黃帝內經》,為什麼有的人就能悟到其中的內涵,有的人就悟不到呢?甚至連字面的意思都不一定理解。
筆者認為,能悟到的主要原因,是源自於對天、地、神明的正信。
在製香調香的手法中,還有一個理論依據是源自於《易經‧繫辭上》:
「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結語
在製香行業中走回傳統,筆者淺見,首先必須恢復對天地神明的正信,才能談尊師重道,因為很多傳統行業的開創者是神佛下世,並傳給世人的。
然後,必須有源自十三經、《道德經》、《黃帝內經》等古代經典的理論依據來指導自己的製作手法。而且通讀這些經典,也就知道了道德、禮儀,知道了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在實際生活中按傳統的道德理念去做個好人,這對提升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起到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