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憂黑天鵝 央行:陸金融灰犀牛風險更高

央行以一幅漫畫說明「黑天鵝」與「灰犀牛」的詞意。(中央銀行提供)
央行以一幅漫畫說明「黑天鵝」與「灰犀牛」的詞意。(中央銀行提供)

【記者郭曜榮/台北報導】

中央銀行臉書16日發文指出,在探討經濟金融危機的諸多報導中,經常會提到「黑天鵝」(black swan)與「灰犀牛」(gray rhino)風險。日前《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就曾以「黑天鵝」與「灰犀牛」為題,示警中國大陸的金融穩定風險。

央行提到,這篇〈在中國大陸的金融動物園裡,應該找尋灰犀牛,而不是黑天鵝〉(Look for Gray Rhinos, Not Black Swans, in China’s Financial Zoo)的報導,主要援引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官員的談話,關注對中國大陸金融穩定構成威脅的若干「灰犀牛」風險;報導中評論,中國大陸金融體系的「灰犀牛」風險,其實高過「黑天鵝」風險。

央行以一幅漫畫說明,「黑天鵝」事件,是形容發生機率極低、易被忽略的事件,具有不可測性、衝擊力道大,以及後見之明等三大特性;其譬喻源自於16世紀的歐洲,歐洲人過去一直認為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但1697年時竟在澳洲發現黑色的天鵝,證明了黑天鵝並非「無法想像」的生物,更衍生出特別的涵意。紐約大學教授納希姆(Nassim Nicholas Taleb)於2007年出版《黑天鵝效應》(The Black Swan)暢銷書後,「黑天鵝」風險便廣受重視 。 

「灰犀牛」乙詞則源自2013年1月,由美國學者Michele Wucker所提出,到了2016年他出版《灰犀牛:如何認清我們忽視的明顯危險並採取行動》(The Gray Rhino: How to Recognize and Act on the Obvious Dangers We Ignore)一書後,才被廣為流傳。

央行表示,「灰犀牛」是指極可能發生、影響巨大,但被忽視的威脅,不是隨機的驚奇,而是經過一系列的警告與明顯的證據後所發生的;灰犀牛生長在非洲大草原,身軀龐大,給人一種行動遲緩、安全無害的錯覺,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灰犀牛狂奔,將有爆發性的攻擊力,最終恐引發破壞性極強的災難。◇

延伸閱讀
央行金庫揭密 黃金藏量全球第13名
2019年04月08日 | 5年前
陸債務飆高 央行:曝險尚可控
2019年03月22日 | 5年前
全球經貿放緩 央行下修GDP至2.13%
2019年03月21日 | 5年前
美中對抗 楊金龍:恐延燒3至5年
2019年03月07日 | 5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