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孩子會說話後 下一步竟是學說謊?(上)
4歲以下孩子分不清現實和想像的界線,「說謊」是幼兒發展常見現象。
幼兒園班上一個偶爾會說謊的孩子是3歲的約翰,他在入園初期很黏德國幼教師凱莎,常常凱莎走到哪都要跟,偶爾凱莎在廁所幫別的孩子換尿布時,1歲多的他就會對我們說,他的尿布裡有臭臭也要換。幾次過後我們發現他只是找到了一個可以跟進跟出的方法。等到他更大一點,開始懂得用說謊來逃避可能有的處罰。例如當他擅自打開教務櫃拿裡面的教具來玩,被問到怎麼拿到時,他會說已經問過某位老師了(通常是不在場的老師)。
表面上孩子說謊的背後原因不外乎是達到目的、逃避懲罰,和迴避不想做的事情,但若從幼兒發展進程看來,「說謊」這種不管有意無意擅自對事實添加描述或更改的舉動,都是很常見的現象。
4歲以下的幼齡孩子對現實和想像世界的界線相當模糊,因此會對童話故事裡仙女精靈和傑克魔豆的情節深信不疑。這階段孩子無法清楚分辨自己是不是在說謊,無意間說出的「謊話」常出自於豐沛的想像力,而此時說謊對他們而言是一種遊走在現實和想像世界之間的遊戲。
特別是當孩子的認知和社交能力到達一定程度後,他開始理解人有各種不同想法,也逐漸懂得迎合大人的期待,有時候幼兒看似說謊的行為只是他因為單純認為這會是個好答案,想引起大人的注意,並不是故意欺騙。
我的觀察是,大多數的孩子其實並不具有「預謀」或「策劃謊言」的能力,孩子在闖禍後並沒有「糟糕了,等下老師/媽媽來問是誰撕破書的時候,我得說是弟弟才不會被罵。」這般精細的想法,他們常是在被問的當下,因為觀察到大人的表情和說話口吻覺得狀況不太妙,才脫口編了一個可能讓自己從「危機狀況」解除的故事。
處罰說謊 不如鼓勵誠實
不想孩子有意無意地說謊,大人可以努力落實的建議:處罰說謊不如鼓勵誠實,孩子才能切實體會說謊無益。
4歲以上的中大班孩子,在認知和情緒發展進步之後,會開始從自我中心模式跳脫,慢慢學會去留意他人的感受,也會從日常生活中大人的反應懂得一件事:那就是大人也會說謊,因為有時候說實話會讓人傷心。我們可以這樣告訴孩子,他們有權利如實地表達好惡,但說出的話若會傷害到別人的感受就不見得是一件對的事。
其實要成功地說一個善意的小謊騙過別人,也非易事,孩子必須要先能夠準確推測他人的感受和想法,預測可能隨之而來的反應,謊言才不容易被拆穿。孩子在幼兒園時期會逐步培養這一理解他人情緒和思想的能力,進而能正面與人溝通互動。(下週二待續)
──摘編自《不是孩子愛鬧情緒,是他想說卻不會說!德國幼兒園的小小孩自我表達課》野人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