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氣喘與一般氣喘大不同!

氣喘是一種兼具支氣管慢性發炎與氣道過度反應的疾病,臨床表現型態多元。(Fotolia)
氣喘是一種兼具支氣管慢性發炎與氣道過度反應的疾病,臨床表現型態多元。(Fotolia)

文/記者李郁玫

一位32歲的王小姐,從小就有氣喘的病史,在學生時期都由父母陪同前往醫院定期回診,並且規律服藥;但隨著年齡增長,症狀發作次數間隔越來越長。成年後,氣喘症狀一度銷聲匿跡,自覺痊癒;直到出社會後,每天固定騎機車上班,頻繁接觸到汽機車排放的廢氣,導致生活又開始出現咳嗽、胸悶、哮鳴等症狀,就連下班走兩、三層樓梯回家,都氣喘吁吁。 

停車等待紅綠燈時,因一時喘不過氣,致呼吸困難而暈倒在地,被一旁民眾送急診搶救,嚴重到幾乎要進行插管,在透過相關氣喘治療才撿回一命。(Fotolia)停車等待紅綠燈時,因一時喘不過氣,致呼吸困難而暈倒在地,被一旁民眾送急診搶救,嚴重到幾乎要進行插管,在透過相關氣喘治療才撿回一命。(Fotolia)

後來前往醫院接受一系列的檢查與診斷,醫師判定她為氣喘病嚴重發作。她在規律使用吸入性支氣管擴張劑與類固醇,以及因應嗜酸性白血球較高所開立的口服類固醇後,症狀有所控制。此時她因症狀稍有好轉,加上擔心增胖的副作用而擅自停用口服類固醇藥物,只使用吸入性藥物。後來某日在上班的路上,停車等待紅綠燈時,因一時喘不過氣,致呼吸困難而暈倒在地,被一旁民眾送急診搶救,嚴重到幾乎要進行插管,在透過相關氣喘治療才撿回一命。經過此次經驗,王小姐再也不敢輕忽回診與規律用藥的重要性。 

氣喘之分類方式與類型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表示,氣喘是一種兼具支氣管慢性發炎與氣道過度反應的疾病,臨床表現型態多元。一般可依據治療方式中高劑量吸入型類固醇或口服類固醇的需求性,以及症狀影響患者生活的程度,分為一般氣喘與嚴重氣喘。一般氣喘與嚴重氣喘患者的初期治療,均以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與吸入性類固醇為主,但因嚴重氣喘症狀較為複雜又難控制,且症狀常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故傳統做法會再搭配口服類固醇,針對較為嚴重過敏,同時兼具特定表現型的患者來進行治療。 

類固醇用藥的迷思

周百謙說,由於多數氣喘患者對於類固醇用藥抱有成見,常因擔憂藥物可能帶來的水牛肩、月亮臉等副作用,而自行減少用量,甚至停藥。其實此時支氣管仍處於長期發炎狀態,會導致支氣管有較高機率進行氣道再塑型的變化。在長期慢性發炎之下,肺部功能持續緩慢下降,同時會失去對藥物的反應性,待再次嚴重發作時會惡化至需送急診的程度;此時常需要拉高類固醇劑量,才能有效控制病情,相對於穩定治療患者類固醇劑量則可以逐漸減少使用。所以自行降低劑量忽略臨床發炎的存在,實在是得不償失。 

支氣管長期發炎狀態,自行降低劑量忽略臨床發炎的存在,實在是得不償失。 (Fotolia)支氣管長期發炎狀態,自行降低劑量忽略臨床發炎的存在,實在是得不償失。 (Fotolia)

嚴重氣喘的類型與診斷

周百謙提出,氣喘在臨床治療上,可透過基本肺功能檢測確定對藥物的反應性與臨床嚴重度,利用氣喘控制測驗(ACT,Asthma control test)的指數得知氣喘控制情形;進一步還可透過進階抽血得到的數值,將嚴重氣喘再區分為兩種類型,一種為嗜酸性白血球數目增加引起,另一種則是免疫球蛋白E過多導致。除了進行相關血液檢測,還可同時搭配定期的肺功能監測,檢測其肺功能下降幅度,以提早診斷出是否有氣喘控制不佳,或嚴重氣喘的風險。 

良好控制由平日做起

周百謙補充說,在傳統吸入性支氣管擴張劑與吸入型、短暫口服類固醇藥物的治療下,大部分患者如果正確及持續使用藥物,氣喘都能夠維持良好的控制。但因應現今空氣汙染的惡化,以及部分患者的臨床症狀特殊表現型,目前還有注射型單株抗體藥物,可提供嚴重氣喘患者作為治療搭配選擇參考。 

氣喘患者除了要規律用藥、回診,平日生活也要盡量減少過敏原曝露。(Fotolia)氣喘患者除了要規律用藥、回診,平日生活也要盡量減少過敏原曝露。(Fotolia)

周百謙提醒,氣喘患者除了要規律用藥、回診,平日生活也要盡量減少過敏原曝露,例如:配戴口罩、遠離塵蟎、動物毛屑、空氣汙染、二手菸等;每逢季節更替,天氣變化時,也應特別注意呼吸道的狀況。此外,建議患者可定期記錄病情變化,了解各地空汙指標等資訊,做好自我評估與預防措施,就能降低嚴重氣喘發作機率,使症狀得到更好的控制。◇

 

延伸閱讀
氣喘喉痛胸悶 恐胃酸逆流了!
2019年01月11日 | 5年前
嚴重型氣喘者 別亂停藥!
2018年05月09日 | 6年前
阿嬤心疼孫女久病 改名治氣喘
2018年05月02日 | 6年前
規律用藥 避免氣喘惡化
2018年04月25日 | 6年前
輕忽肺炎 插管3個月難逃一劫
2017年11月09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