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廚師以摘得《米其林指南》的3星評等為其一生目標,因為那是獲得國際美食評鑑者的認同。旅遊者到了陌生國度也以米其林為美食的地圖。台灣今年也有餐廳獲得3星的殊榮。摘星有什麼重要心法?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局長周永暉感慨地說,台灣海鮮美食很道地,分量又多但價格很便宜。「澎湖人用大碗公吃飯,為何法國料理很貴,盤子很大食物卻很少?」周永暉建議餐廳,「食力是國力,在新實力的時代,除了挑好的食材,從產地開始更環保、更好的烹飪方式、也用雅緻的器皿擺盤。」提升食物的附加價值。
周永暉接著說,「舉辦美食展就是希望集合大家智力、經驗,讓參與者以食會友,交換彼此的經驗。」另外,「米其林篇不只是品牌提升還能喚醒台灣餐飲實質能量的提升。」。
《米其林指南》既然可以提升餐廳的品牌高度,那要如何摘得米其林之星呢?「2018餐飲新時代國際論壇-米其林篇」由經濟部商業司主辦,邀請香港何洪記粥麵店的董事何敏誠、日本行政主廚高田裕介、台灣亞都麗緻大飯店天香樓行政主廚楊光宗分享摘星成功的心法。
《米其林指南》評鑑標準
《米其林指南》原是法國一家輪胎製造商所出版的美食及旅遊指南。原本是為買車的客戶做服務的,1931年開始以3顆星作為餐廳的評等,1星的餐廳意指在同類中出眾、 2星代表廚藝高明、3星代表料理出類拔萃。
《米其林指南》已於2018年3月發布,台灣第一屆米其林名單,共有20家餐廳摘下24顆美食星星。值得高興是君品酒店「頤宮」拿下3星;「祥雲龍吟」和喜來登「請客樓」兩家各拿到2星; 1星則有17家餐廳拿到。
保持傳統好味道摘星
香港「何洪記粥麵店」第三代董事何敏誠說,我們是第一間以傳統粥麵店獲米其林1星。「最困難是不知米其林的評鑑員何時來,要能達到全天候都是最好,老闆不在員工還能做最好服務。」何敏誠說,「沒看過米其林的人,很神祕的像普通客人一般,也不會告訴你他是米其林。」。
摘星後生意的確有變好,但是心態很重要,何敏誠表示,「不走捷徑一步步來,不因為生意好就快速展店,」他考慮到快速展店,如果管理發生問題會降低水準影響聲譽。他說,「不多開店是為了全心做好一件事 。」
何敏誠指出,「食材已不如以前的好,但仍要保持傳統好味道,肩負弘揚傳統美食的責任。」還要營造優美環境,再加上「好的服務讓客人開心」。美味變得百分百。
做到該盡的責任而摘星
日本行政主廚高田裕介原來學法國料理,他說,「將祖母與鄰居的食物好味道,融合各種元素或許是獲獎原因。」堅持提供每一季最新鮮食材的餐飲,而且「只要求自己做到該盡的責任,不去要求得星」。剛開店前三年,不會去聽客戶的意見,後來才上網去看回饋,「導入客人意見,做少許調整。」。
「骯髒地方做不出好吃東西」高田裕介給廚師分享:「自己餐廳廚房是封閉式,常常保持一塵不染,自己不把清潔的事交給員工,而是自己進廚房擦東西。」他覺得,「清潔不是為了摘星,是真的發自內心要整理環境,這是做菜前迎接客人應該有的心態。」。◇
服務是摘星重要指標
亞都麗緻大飯店天香樓行政主廚楊光宗說,儀容是第一感官,「服務要看整體性,服裝要保持整潔。」但是「服務生工作一段時間後會像打了一仗又疲又累,相對會疏忽儀容,還是要靠主管與同仁間互相提醒,『服裝要整理一下』。」。
「服務人員要會察言觀色,察在客人之前,未舉手前就給客人服務,不要讓客人一再舉手。」楊光宗對服務人員做服務的培訓說,「切勿兩個人靠一起聊天,影響客人權益,漏失客人需求。」但是他覺得,「服務是無形的,講求感覺沒流程是發自內心,客人會感受到你對菜與服務的用心。」唯有這樣才能讓客人滿意餐廳的服務。
得星是否可以預作準備呢?楊光宗說,得失心不要太重,其實「也不知該做什麼準備,保持出餐穩定性,不受情緒影響。」再來是中菜重要是熱氣、鍋氣,需外場人員迅速上菜,否則被扣分。「趁熱趕快出餐,把關者很重要,餐食不好馬上會被(米其林評鑑者)退回,即使沒被退回,也已被扣分。」
用餐環境舒適度
楊光宗笑說,米其林評鑑員是混搭,有男女搭、不同國家的人搭,每組人來後會互相核對,「每次味道是否都在水準上,同組人還會來第二次、第三次,要每次都符合標準才通過。」
「環境舒適有加分。內外場各佔一半,要都好才能拿高分。」楊光宗說,之前桌子多動線小,桌的間隔小,容易聽到別桌說話,影響用餐舒適度。所以,「調整環境,讓桌與桌間寬廣些,客人較有隱私。」
接著楊光宗說,內外場的服務生不能亂,外場亂,客人跟著亂,是心亂不是用餐亂。客人在緊張的氛圍中用餐。無法靜心品嚐菜餚美味。
最後楊光宗說,要摘星唯有「天時、地利、人和,剛好表現最好(米其林)來,所以除了努力還需要幸運。」
米其林摘星電影故事
國際上的各家餐廳都想摘星,美國於2015年還拍攝了一部電影《天菜大廚》,描述廚師一心想摘得米其林三星的煎熬故事。劇中主廚為了得到米其林三星已到瘋狂地步,忽略了與同事間的互助、互信,同事都怕他。最後廚師放下得失心,只專心將菜做好、廚房管理得井然有序與乾淨。
即使得知米其林的評鑑員來到餐廳,廚師還是以平常心與同事們並肩合作,最終獲得認可摘下米其林最高榮譽三星。劇中廚師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每一天、每一道餐點都要做到完美!」不管米其林評鑑員何時來都能吃到最美味的料理。
得星對餐廳的效益
何敏誠說,得星後有很多媒體報導,帶來更多客人。店內從40張桌增加到100張桌,就是摘星後要有配套措施,要假想如果增加三倍客量能處理嗎? 米其林小麵店翻桌率提高四倍,但是要注意以免急著上菜,無法顧及水準。
楊光宗則說,得星後維持三個月高潮,現在是增加午餐客量,年齡層也下降,以前是四十歲的客層較多。
台灣還有很多沒得星的餐廳,無論服務或菜色都具國際水準。到底好不好吃要自己親身嘗試才知道,《米其林指南》只能當作選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