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審查太超過 彭斯:好萊塢被迫改劇本

好萊塢地標前的演員工會獎標誌《演員》塑像。(Getty Images)
好萊塢地標前的演員工會獎標誌《演員》塑像。(Getty Images)

文/記者程靜

美國副總統彭斯10月4日發表演講,點名兩部好萊塢影片,為進入中國市場,受到中共的審查而不得不刪除某些內容。鑑於影視作品的巨大影響力,中共滲透好萊塢已持續多年,受到美國社會的關注和抵制。

「北京正在使用全政府的手段,利用政治、經濟、軍事工具及宣傳,在美國推進其影響和利益。」彭斯演說時就文化方面表示:「北京經常要求好萊塢嚴格地正面描繪中國。那些沒有這樣做的製片廠和製片人受到懲罰。哪怕只是輕輕批評中國,北京的審查人員對都迅速加以剪除或取締。」

彭斯舉例說,影片《末日之戰》(World War Z)必須刪掉劇本裡提到的一種病毒,因為這種病毒源自中國。而影片《紅潮入侵》(Red Dawn)利用數位技術,把反面人物變成北韓人,而不是中國人。

《末日之戰》改劇本 經費爆增

《末日之戰》是改編自麥克斯.布魯克斯(Max Brooks)的同名驚悚科幻小說,講述一場毀滅世界各國的殭屍病毒大爆發後,倖存者集體面臨絕境求生。聯合國雇員萊恩(布萊德彼特飾)離開妻女冒險調查,以阻止殭屍肆虐,避免人類遭到滅頂之災。

《末日之戰》(World War Z)澳洲首映會。(Getty Images)《末日之戰》(World War Z)澳洲首映會。(Getty Images)

影片從製作開始就一波三折。新浪娛樂2013年4月2日報導,由於主演布萊德彼特曾在《火線大逃亡》中飾演達賴喇嘛的奧地利導師,外界懷疑他很可能長期都被列在中共「黑名單」內。

因此片商派拉蒙特別小心,刪減了一段涉及中國的劇情:即片中調查人員在探討病毒起源時,懷疑與中國有關。為此,劇組用了近7週重拍及重寫後半段劇本,大大超過了1.25億美元的預算,成為當年好萊塢製作的史上最昂貴電影。

後來在中國版中,這種瘟疫被改為「莫斯科流感」。

《紅潮入侵》中國人變北韓人

而《紅潮入侵》則是根據1984年風靡一時的同名電影翻拍的新片,原電影中,蘇聯突擊隊入侵美國,翻拍後改為中國突擊隊入侵美國。但中方對內容表達不滿。

《紐約時報》2012年11月24日名為〈《紅潮入侵》翻拍 向中國市場妥協〉的文章說,為通過中共審查,「《紅潮入侵》的製片人很快地修剪內容,用數位技術把入侵者變成了北韓人。」

該報影評人達吉斯(Manohla Darghis)認為,新片是「廉價的特效、糟糕的表演和政治因素」的大雜燴,「會思考的成年人都會覺得北韓人入侵簡直就是瘋狂的幻想。」

好萊塢被迫製作「中國特供」

好萊塢電影最早風靡中國,源於上世紀90年代,當時中國電影院上映的都是以政治宣傳為主軸的國產片,票房淒慘。據2009年出版的《中國電影大片路》一書,從1990到1993年,年度總票房從22.2億人民幣(下同)落到13億,年度觀眾人次從162億落到42億。

因此,中共1994年開始允許每年進口10部外國電影。好萊塢電影在中國聲名大震,1998年《鐵達尼號》3.6億票房紀錄保持了數年。在好萊塢片商的極力爭取下,2012年起每年開放34部外國電影。

但是這些電影還需要經過中共廣電總局的嚴格審查。特別是敏感因素,往往讓好萊塢片商必須為此大改劇本,或插入和原先劇情邏輯全然不同的橋段。

維吉尼亞大學教授孔安怡(Aynne Kokas)在新書《好萊塢在中國》(Hollywood Made in China)中說:「為了在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分一杯羹,沒有哪個好萊塢製作人會在這個時候在電影裡談及台灣問題、西藏問題、天安門事件等等這些政治敏感問題。」

好萊塢片商可謂費盡心機,想盡了辦法。他們必須進行大幅度刪改,除去敏感因素,插進中國元素等,或直接改成「中國特供版」。

為合拍加入「中國元素」

中共規定,外國影片進入中國只能拿到25%的票房利潤,若好萊塢片商與中國業者「合拍」,分潤可增加到43%。這導致合拍片暴增,中共便在2012年收緊合拍片規定,要求中方出資比例不少於1/3;必須有中國演員擔任主要角色;需要在中國取景等等。

但是《奇異博士》(Doctor Strange)的編劇卡吉爾(C. Robert Cargill)嘆道,製作西藏題材可能觸怒中共,「就會冒著失去10億觀眾的風險」;中共的審查部門也會說:「我們不會上映你的電影。」

英國《獨立報》2013年4月〈好萊塢患上中國綜合症〉的文章評論:「好萊塢現在氣喘吁吁地追逐中國電影市場。為贏得生意,好萊塢改寫劇本、重新塑造壞人,甚至移植整部作品。」

BBC 2013年1月24日報導,大陸人士就中共電影審查制度表示,中共刪改電影台詞、情節說明了中共政權的脆弱。中共在這方面已經神經過敏,生怕電影內容引起老百姓的共鳴,因此要刪除他們認為的敏感內容。

報導中說,英國倫敦曾被好萊塢片商在電影中摧毀了11次,英國娛樂新聞網站「數位間諜」(Digital Spy)2016年3月3日曾經盤點了這些電影,倫敦一次次地陷入滅頂之災,卻沒見英國人抗議。◇

延伸閱讀
范冰冰或失好萊塢出演機會
2018年10月12日 | 6年前
專訪音樂製作人陳東 談創作經驗
2018年01月13日 | 6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