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資加速撤離 陸經濟雪上加霜
近期,外資撤離中國的步伐呈加快趨勢。除多家台灣廠商撤資外,多家日系供應鏈也開始撤出中國。有分析認為這會對中國的就業、外貿、稅收、外匯、股市等方面造成很大衝擊。
據《日經新聞》報導,日本化學製造大廠「旭化成」(Asahi Kasei)決定,將製造汽車零部件的中國分廠遷回日本。
與此同時,世界排名第2的重化工業產品製造公司「小松製作所」(Komatsu)將改用在美國、日本和墨西哥的設施生產液壓挖土機零部件,而這些部件目前都在中國製造。
「愛麗思歐雅瑪」(Iris Ohyama)計畫將針對美國市場銷售的空氣清淨機、電風扇等其他電器的生產從中國轉移到韓國的新工廠。
日本三菱電機正在將生產線轉移出中國,其位於中國大連地區的生產線為美國市場生產約70%的出口機器產品,而這些生產不久後將搬到日本名古屋。
今年以來,已有多個日資大公司,包括尼康、日東電工、奧林巴斯、歐姆龍精密電子公司等紛紛宣布關閉中國工廠。
中國外貿 近一半靠外企
有網友認為,外資撤走了,中國有自己的企業替代,中國可以搞自力更生。對此,台灣企業家高為邦表示,如果中國一直都是自力更生,那面對外企的撤資,不會有太大衝擊,但是這些年,中國經濟很大程度依賴外企。中國大量銷售到美國的產品,主要是外資企業生產的。
雖然外資企業在全中國企業中占比不足3%,但卻創造了近一半的對外貿易,2017年外企在中國對外貿易順差中占比43.2%。此外,外企還創造了20%的稅收收入。
在廣州,外企占據全市工業總產值規模的62%以上;在上海,外資貢獻2/3的工業總產值;對深圳經濟貢獻高達70%。可以說,外資企業撐起了中國四大一線城市。
高為邦說,外資的出走直接影響數以億計的老百姓的就業問題。
按照中共官方估算的數據,中國全部外商投資企業吸納的直接就業人數超過4,500萬。另外,中國還有很多依靠外企生存的供應商、上下游企業,粗略估計影響人數應該數以億計。
失業會造成購買力降低,自力更生要靠中國的內部消費,「你現在貧富不均很嚴重,你的基本老百姓,窮的占大多數,這些人沒有消費能力,所以這個自力更生起不了太大作用。」高為邦說,「當國家發生危機的時候,政府單位要求自力更生,要大家把錢拿出來,這都違反人性。」
外商集中撤離 股票、外匯損失
外商集中撤離中國也會影響中國的外匯儲備。高為邦表示,外匯儲備部分來自出口創匯,「外企銷售到海外所獲得的錢,由於外資公司在中國國內不可以用外幣,要換成人民幣,所以那筆錢其實是屬於外資,外資撤退,這些錢到時候也就沒有了。」
除此之外,外匯儲備中還包括外商投資的資金。根據中共國家外匯局最新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中國外匯儲備約為3.11萬億美元。根據中國外管局的數據,截至2018年3月,中國全口徑外債餘額1.84萬億美元。3.11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去除1.84萬億美元外債,剩下的1.27萬億美元中,有一部分屬於「外資企業」。
因此,一旦外資大規模撤離,牽動的不僅僅是幾處廠房,幾塊地皮,還會影響到中國的外匯儲備。
「另外的影響就是股市。」高為邦說,「大家對未來期望的降低,會產生金融問題,就是會產生股票大跌的問題。」
據彭博社的數據,截止到2018年8月2日,中國股市的市值縮水至6.09萬億(兆)美元,低於日本股市的6.17萬億美元,退居世界第三大股市。
中共刁難 無法阻止外資撤離
對於外資撤離,中共可能會刁難。高為邦說,但是如果外資在中國沒有辦法獲利的話,它不走也得垮,至於技術是否帶得走,或者設備是否弄得走,也許中共會刁難,但是這個起不了作用。行政力量去阻擾外資撤退,只是增加外資撤退的難度,但是不能解決真正的外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