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基年年虧損 仍堅持下去
埔里基督教醫院是南投縣唯一的區域教學醫院,為照顧偏鄉的高齡病患,埔里基督教醫院醫護團隊每月跑650公里,到50名患者家中看診,即使已虧損長達18年,仍秉持初衷,堅持繼續做下去。
埔基醫院院長蘇世強表示,南投縣大埔里地區面積占台灣9%,人口是約16.7萬,3000公尺以上高山有92座,仁愛鄉原住民80%,信義鄉60%;65歲以上的長者占多數,水里20%、魚池20%、國姓19.3%、埔里15.3%。南投縣光是仁愛、信義兩大原住民鄉村就占了南投2/3面積,地廣人稀,每逢颱風季節道路就會中斷。
他說,「近年中部醫院競爭激烈,患者與醫師人力流失,醫院20年來有18年在虧錢,同樣做居家醫療,在都會區一個下午可以服務6到7名患者,基督教醫院統計到今年8月初,目前有50個案接受居家醫療服務,服務範圍約650公里。有時我們訪視為一個案家,要先回到原點,才能到另一頭去。也因如此,一般醫院一下午訪視6、7位病患不成問題,埔基卻只能訪視1至2位。」
蘇世強感慨,埔基居家醫療每月平均訪視40人次,投入人力有醫師、護理師,但目前健保僅給付醫師訪視費,平均月收入5萬4264元,醫院經營多靠捐款還有借款維持。「我們目標不是賺錢,只要損益兩平就好。」
他強調,儘管醫院連年虧損,靠著借款度日,但居家安寧、居家醫療是醫院創立時的精神,即便虧損也得做,但他呼籲健保提高給付金額,也盼外界捐款支持偏鄉的醫療服務,留住埔里病患,讓經營更加穩定。埔基醫院副院長陳恒順也點出,偏鄉招募醫師十分不易,服務量也較難提升。
健保署長李伯璋說,未來將納入交通或其他影響因素,針對服務較不易抵達的地區可再討論是否調整支付。他也呼籲,期望有更多的醫師能走出診間,讓病患在家可以接受適當的專業照顧,翻轉傳統的醫療服務模式,落實病人在家健康照護及追求在地終老,營造一個以家為照護中心的新境界。
除了到患者家中替患者看病、送藥以外,醫護團隊也提供居家安寧服務,並盡最大努力完成末期病人的人生最後願望。埔基醫院家醫科主任張常勝說,「只要是病人最後的願望,我們都會盡量幫忙。」埔里基督教醫院每年約幫近百位末期病患進行居家安寧療護,還制定了「圓夢計畫」,在能力範圍下,達成病患最後的夢想,曾遇過患者想看家中的狗、想看家裡的火龍果田,也幫一位末期癌患辦婚禮,但執行最多的,還是回家。
住在水里的冉妹阿嬤和阿公,鶼鰈情深,自從冉妹阿嬤生病後,就一直在埔里基督教醫院附設的護理家接受照護;儘管醫護團隊無微不至的照護,阿公仍不忍阿嬤獨身在外,每天都搭計程車遠從水里來到埔里陪伴阿嬤。
阿公說,他希望可以天天看到阿嬤直到終老,可是護理之家很遠,已經無法每天去探望阿嬤,每次車資700元,為了阿嬤已經賣了兩棟房子。
在一次的健康檢查中發現阿嬤罹患胃癌,考量阿嬤的病情,以及阿公長期奔波對身體的負擔,再加上阿嬤對於返家的期待,經過家庭會議、埔基醫療團隊的評估,以及住家無障礙環境的改善之後,阿嬤終於可以回家了!
冉妹阿嬤回家後,隨即啟動「居家安寧療護」,定期由醫護人員親自到水里阿嬤家裡執行居家的安寧照護,減緩阿嬤身體的苦痛,也因阿公隨時的陪伴,阿嬤的心情始終很平靜;半年後,阿嬤在家人的陪伴下,很安詳地走完了她人生的最後一段路。
蘇世強說,儘管地處偏遠、個案分布較廣,讓醫院投入較高的服務成本,但是當看到像冉妹阿嬤這樣的個案,可以如願回家與家人相聚的喜悅時,除了更體認到偏鄉醫院的責任外,也感念健保署在規劃居家醫療的用心,更期待政府能有更多的資源投入在偏鄉的醫院,提供給偏鄉民眾更好的醫療照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