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戰升溫 陸專家:外企正加速撤離中國
美中貿易戰開打後,不少在中國大陸的外國企業開始轉移生產基地,有大陸學者憂心,如果川普政府針對2千億美元(約新台幣6兆元)中國商品的關稅措施在9月初實施,作為中國最重要出口加工基地的深圳必然首當其衝,進而波及香港、珠三角,乃至全國經濟,可能使中國經濟失去增長的動力與泉源。更令人擔心的是,許多在中國大陸的外資企業加速出走的步伐。
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所長劉開明在香港媒體《東網》撰文指出,中國大陸在21世紀初崛起,成為對世界經濟具有舉足輕重分量的「世界工廠」。有人因此沾沾自喜,把「厲害了,我的國」掛在嘴邊,忘記了是因為上世紀全球生產鏈大調整的結果。大量外資企業從成本高昂的發達地區或國家,搬到中國建廠,用中國廉價工人等資源做出口到海外的訂單,很多工廠因此發了大財。
他提到,如果這次貿易戰使美國抬高其市場門檻,令中國大陸投資環境轉差,訂單就會轉移到其他地方,工廠也可能搬遷。其實大陸的外資企業近年已悄悄撤離,不少是行業中的巨擘,其撤走可能引發骨牌效應。例如台資的寶成集團,大陸員工一度超過20萬人,該集團近年遷往東南亞,目前越南員工總數逾16萬人,在印尼的員工達到12萬人。在寶成集團的帶動下,幾乎所有的大型台資鞋企都已經在越南設廠。
去年,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製鞋基地,出口金額有481億美元,但出口已有下降的趨勢。而越南的製鞋業呈現出快速增長的勢頭。去年,越南擁有1,500多家鞋廠,有100多萬名工人,出口值居全球第二,達到164億美元,其中約三成五出口到美國。
劉開明指出,近年日本和韓國在華企業有撤走趨勢,不少公司把生產線轉移到越南。韓企的撤離快速且澈底,例如三星集團在中國曾有多達15萬員工,出口總額高達600多億美元。但三星近兩年在越南和印度投資建新工廠,今年4月關閉了它在深圳的最後一家工廠。隨着三星、LG等巨頭搬遷到越南,為這些大公司生產配件的大量供應商也可能陸續轉移過去。
另外,富士康等大型台企已經在美國、印度和越南投下重金,未來5年將在印度建造12間工廠,僱傭工人可能超過百萬。「全球生產鏈撤離中國大陸已經成為正在發生的事實」,轉移的不僅有製鞋、服裝等低技術勞動密集型行業,也有三星、LG、東芝、索尼(Sony)等高技術、資金密集型企業。大陸最具競爭力的台資電子代工業,會否因這次大陸和美國的貿易戰,而步韓國、日本企業的後塵,令人憂慮。
他提到,這次中美貿易戰,客觀上惡化了中國的營商環境,加重了全球企業界對華未來的疑慮。專為歐、美、日等品牌代工的在華外資企業,如果沒有目標市場的關稅優惠,很大機會失去歐美日的訂單。為了企業生存和繼續獲得訂單,轉移到有關稅優惠的東南亞和南亞國家可能是他們的重要選擇。
劉開明強調,過去十年,越南已經從中國挖走至少1,500億美元的生產訂單和生產線。如果未來中國的貿易環境不穩定,越南、印度、印尼等國家合力再從中國挖走訂單和生產線並非危言聳聽。「大量工人將失業,國人的好日子可能會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