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夜市景氣 從一個網路直播主說起

過去承租的店面如今轉型當作倉庫,也是小曼拍賣物品的小小攝影棚。(記者黃玉燕/攝影)
過去承租的店面如今轉型當作倉庫,也是小曼拍賣物品的小小攝影棚。(記者黃玉燕/攝影)

【記者黃玉燕/台中報導】

說一口流利台語,20年前隨愛嫁來台灣,如今的小曼是一位網路直播主,主要叫賣皮包、皮件,另外經營的2家店面,分別位於逢甲夜市黃金地段、許多國際觀光客喜愛造訪的商場內。過去承租的店面如今轉型當作倉庫,也是她拍賣物品的小小攝影棚;在商圈打滾超過15年,小曼沒想到自己會跑到網路上亮相賣東西。

「這2年真的跌太快了!」一路走來,小曼見證了逢甲商圈的潮起潮落。「從104年14.5萬元的店租、105年降到11.5萬,今年上半年腰斬剩下7萬元」,不過這樣的價錢小曼卻直言,「剛簽下承租契約就後悔了!」

指著商城入口走道上二大排娃娃機台,小曼抱怨,「這樣生意真的會做不下去。」談起最風光的時候,「那時在商圈有4家店面,而且都算是黃金店面,賣的是流行服飾,現在整體營收剩下不到一半。」

談起生意最慘澹的日子,她說,曾經有一個月的營業額不夠付員工的薪水;為了消化庫存,轉型開直播是她的求生之道,「現在線上每天都有上百位固定客戶,從今年4月開始,到7月的業績一路成長,營收已大大高過另外2家實體店面的虧損。」

「死守逢甲」是她對商圈多年情感的表現,回想近10年國際旅客的變化,小曼深有感觸說:「在陸客團未到之前,星、馬、港澳、日都是主要客源,有的甚至會拍照,回國後再吩咐家人來台灣找我買貨」;如今很多團客都不來了,自由行的旅客其實並沒補上。」

昔日榮景不再,觀察主要原因,小曼認為,過去的「陸團客」以購物為主,如今自由行是以賞景為主,停留時間短,也無心採買。她說,「現在來最多是越南的、沒消費力,只能再等候時機了!」

大大的「租」出現在逢甲路上黃金地段已經1年,隔壁就是一家娃娃機店。大大的「租」出現在逢甲路上黃金地段已經1年,隔壁就是一家娃娃機店。(記者黃玉燕/攝影)

電子商務崛起 衝擊實體店面

網路「電子商務」崛起,改變台灣許多民眾的消費型態,遭受最大衝擊的則是「實體零售業者」;全台各地商圈都傳出不堪租金壓力、收攤,進而被「夾娃娃機店」趁機攻城掠地的窘境。若從全零售角度看,根據統計,台灣整體零售市場總值從2000年的2.5兆元,至2018年已成長到4.1兆,成長率高達65%。其中「無店面零售業」則呈現連續11年的正成長。

2016年台灣電商總值約占零售總體的27.6%,2017年年成長率達到7.4%,遠優於整體零售業的成長。在電商市場大餅持續擴大下,有學者認為,如今不管是B2B、B2C的銷售型態,均已無大差別。

實體店面遭受史無前例大挑戰,基本面相對優異的逢甲商圈,也無法抵擋這波考驗。大大的「待租」橫貼在黃金地段、巷弄間,隨處可見;據估計,這一波關門大吉的店家超過200家以上,占商圈店面總數逾一成,其中尚不包括頻頻換手的店面。

「陸客走了,東南亞的今年好像也不來了!」經營早餐店的曹家父子嘆,「生意滑落了一半。」  

逢甲路上,過去以學生為主要客群的「早餐一條街」,隨著觀光客的減少,本土客人似乎也在消失中。指著對面街上的黃金店面,曹爸爸說,「這半年就關了5家,每家店還換手了3次。」

 「唉!我討厭那個娃娃機。」指指左邊三角窗店面,曹爸爸無奈地說,「那家過去一個月店租要50多萬元,現在20多萬就租給夾娃娃機了。」

前商圈主委、現任遊客中心主任王朝藝分析商圈出現變化的原因,包括「電子商務崛起、客戶群的改變、一例一休、原物料上漲、消費力下降」等等,都是近2年業者大舉出逃的原因。

來到逢甲商圈的本土與國際旅客佔比約7:3,其中陸客團佔國際旅客總數近四成,估計陸客每人每日消費是1,350元,東南亞旅客500元,本土客約1,000元。王朝藝指出,關鍵在於過去因陸客團造訪所形成的「經濟食物鏈」,包括遊覽車司機、導遊、櫃姐等,都因此大受影響。

針對政府補貼南向觀光政策,王朝藝認為,問題在於「窮爸爸」與「富爸爸」的差別,現在「提袋率」真的降低了,他要問:「陸客團會搶面膜、太陽餅,那東南亞客人會搶什麼?」

商圈過去以創意商品聞名全國,許多商品會先來這裡測試成功後,再轉至全台各地,例如章魚小丸子、大腸包小腸、熊掌包等等,都曾紅極一時。如今商圈到了需要轉型的時候,希望政府能協助做好迎接東南亞旅客的相關配套,才能讓低潮期快點結束。

逢甲商圈週末,許多年輕人喜愛逛逛買衣服的「屋台街」,仰頭望去的二樓店面一片死寂。逢甲商圈週末,許多年輕人喜愛逛逛買衣服的「屋台街」,仰頭望去的二樓店面一片死寂。(記者黃玉燕/攝影)

「淘寶貨」攻佔台灣夜市    本土客也不買帳

全台各地夜市都傳出經營困難,台中市更是一年倒了6家夜市,包括大里文創夜市,北屯水湳經貿夜市,西屯環中夜市,妖怪夜市、豐原圓富夜市、興大夜市;歸咎眾多原因,不難看出電子商務衝擊的力道。

在消失的商店中,被認為最早被淘汰出局的是「服飾店」。每到末,許多年輕人喜愛逛逛買衣服的「屋台街」,如今僅剩靠近馬路的一樓店面在苦撐著;走進巷弄裡,昏黃的路燈下、鐵門深鎖,仰頭望去的二樓服飾店面,更是死寂。

一向炙手可熱的逢甲商圈,為何近來連台灣客都興趣缺缺?有專家指出缺乏特色是主因,夜市裡走沒幾步路就是賣雞排、大腸包香腸、地瓜球,就連過去以創新起家的逢甲夜市也不例外,除了美食之外,許多琳瑯滿目的生活小物及3C周邊商品,仔細一看,不只提包、手機殼似曾相識,架上整排手機殼造型,都能在淘寶網上找到,價格也差很大;譬如,一個水鑽手機殼在淘寶網上單買僅需台幣139元,夜市卻要價千元;在資訊流通的時代,難怪連台灣人也卻步。

「與其怪陸客,不如檢討自己。」一名在台灣交換的大陸生歸咎台灣夜市縮水在於「陸客鋭減、小吃沒特色、荷包縮水」等因素,並提到剛到台灣時確實很喜歡台灣夜市,每天有空就會去逛逛,但幾個月後覺得這些夜市都差不多,除了小吃攤,就是「淘寶貨」,「我身邊的台灣朋友現在很多也不愛逛了!」

逢甲商圈便當街知名「大腸包小腸」,過去陸客大排長龍的榮景不復見。逢甲商圈便當街知名「大腸包小腸」,過去陸客大排長龍的榮景不復見。(記者黃玉燕/攝影)

抵台自由行升溫 學者分析:二、三線城市要等

全球瘋「自由行」,可望為台灣觀光旅遊指出新方向。根據交通部觀光局公布上半年最新來台旅客顯示,中國大陸旅客回溫中,與去年同期相較並未衰退,而是微幅成長3.85%。學者分析,陸客自由行會持續升溫,傳統旅行社應思考如何轉型、開發在地化行程,開發所謂「破碎式旅遊」規劃,為台灣爭取更多自由行旅客。

而為填補陸客在政治因素下銳減的觀光數字,中央政府從104年開始投注新南向市場,不過業界對東南亞旅客能創造多少觀光產值疑慮不小。根據觀光局最新報告指出,106年新南向十八國共創造28.1億美元的外匯收入,整體已超越日本成為來台觀光外匯的第二大市場。其中「純觀光」的東南亞旅客,日均消費更超過陸客188美元、來到200美元以上,住宿消費更是陸客的2倍,實質消費力超乎預期。

靜宜大學副教授黃正聰表示,106年至今,東南亞市場每個月都有三成的成長率,目前成長力道還在持續,預估今年可再增加60萬人次,有機會超越陸客來台人數。他認為南向市場還有很大成長空間,因為目前只是剛起步,包括越南、印尼等國也未設置外辦,也未開放免簽,若持續深耕,成果會非常可觀。

觀察南向政策實施2年來,旅客主要以大台北地區為主,中南部業者頻頻反映,未感受到新南向的成果。學者則認為,新市場的旅客初來乍到,旅遊地區一定以首都為主,幾年後才會逐漸往二、三線城市擴張。

逢甲商圈便當街知名「大腸包小腸」,過去陸客大排長龍的榮景不復見。逢甲商圈便當街知名「大腸包小腸」,過去陸客大排長龍的榮景不復見。(記者黃玉燕/攝影)

爭取觀光分流 推「中進中出」

台灣觀光外匯市場持續走強,但國際旅客主要集中大台北都會區,為爭取國際遊客,台中市推動「中進中出」旅遊模式。台中國際機場104年至107年已成功開拓18處新航點,今年6月、7月正式開啟日本東京及柬埔寨金邊航點,目標打造「亞洲1日觀光生活圈」。

台中市府觀旅局長陳盛山表示,103年至106年間,東南亞旅客入住台中從29萬人次攀升至45萬人次,成長比是50%。分析主要客源,105年至106年間,越南旅客成長幅度最大,從1.7萬成長至10萬人次;泰國旅客2.4萬至5.4萬次,成長幅度也有126%;106年至107年東南亞1至5月,從16萬成長為21萬,顯示進入中部的旅客在直線上升。

陳盛山說,每年下半年是台灣旅遊旺季,而「台中世界花卉博覽會」是台灣下半年最大型的觀光盛會,相信將為台灣挹注更多觀光能量,打造更多觀光產值。◇



延伸閱讀
中共打壓 立委:加深國際凝聚力
2018年08月09日 | 6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