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通強調中華民國 銜接兩岸歷史連結
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主委陳明通上任後首度訪美,出席美國傳統基金會與台灣民主基金會合辦的「兩岸關係的機遇與挑戰」國際研討會,他在致詞時11度提到「中華民國」,並強調不可能以讓渡主權換取虛幻的和平,民主台灣下的2,300萬人民,更不可能把自己的命運交付給對岸非民主體制來決定。
分析指出,陳明通在演講中談到「1949 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開啟兩岸分治狀態並持續至今」,以及提到近代中國因西方列強壓迫,沉澱為整個民族沉痛的集體記憶,這些表述在民進黨人士中實屬罕見。
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張宇韶受訪時表示,陳明通的談話包含歷史與文化層面,以及兩岸制度層面的差異,陳講1949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正好完整銜接了兩岸關係的歷史連結,基本上是善意的表現;過去李登輝說中華民國來台灣、中華民國在台灣,陳水扁說中華民國是台灣,但民進黨太強調中華民國是台灣,欠缺兩岸的歷史連結。
他提到,陳明通嘗試從中華民國是台灣,往回推到「中華民國在大陸」,也表達若民進黨政府都能正視1949年以前「中華民國在大陸」的歷史,為何現在的中共領導人或北京當局不能正視1949年以後、中華民國在台灣存在的事實呢?
被詢及台灣當局從歷史與文化的層面切入,是否可能找到兩岸政策的新出路?張宇韶表示,若從文化的概念觀察,中華文化在台灣找到了再現,或是傳統與現代化結合的一種新形式,包括對人的尊重,以及對藝術、文化、飲食和生活態度等的新詮釋。
「中國才從文革的摧殘之中去做某些補救,想挽回過去的傳統價值,可是這種傳統價值基本上如果只是以物質主義的方式表現,欠缺人文價值跟生活態度,就只是儒家思想韋伯化」,張宇韶引述德國著名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er)著作《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指韋伯想證明基督教最適合資本主義發展,「北京也從文化面做這樣的事情,認為中華文化最符合市場經濟」。
他認為,現階段陳明通強調兩岸制度的差異,這是個善意,台灣應可理解,中國大陸現在以民族主義作為意識形態的合法性,以及群眾動員基礎,台灣過去也走過這樣的路,「中國要走到民主政治這一步,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