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觀園」聚落再生 威尼斯雙年展看見台灣
中原「大觀園」聚落是將近60年校園附近聚落,一群中原建築人,從最熟悉的土地上展開對歷史記憶的追尋,用行動賦予生活中漸漸被遺忘的空間一個再生的機會。「大觀園」聚落的再生,連續三年畢業生用實際行動,為校園聚落共生的老舊社區注入新生命,延續建築教育對環境的關懷。中原建築透過真實行動的傳承與延續,從改變一條街、豐富一個區、凝聚一群人,到期待用台灣建築文化影響世界。
本屆畢業設計指導統籌教師陳宣誠強調,「學生們在做的已經超越畢業展覽本身,更是一種相信的力量。展覽已經不是形式,而是一種實際的行動。」看展者包括畢業生家長們驚奇連連,也給予學生們莫大肯定與鼓勵。立法委員吳思瑤連續三年皆親自走訪大觀園,她讚許中原建築系的同學以建築設計導入設計營造的在地實踐,沒有聯展比拚競技和炫目的華麗妝點,卻選擇安分也安靜地走入了在地的社會設計服務。
擔任中原大學社會設計學程主任謝統勝認為,選擇大觀園作為大一生的成果展,是藉此訓練學生解決事情的能力與創意,作品於空間中擺放妥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團隊精神與向心力,這是設計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謝統勝表示,「這些現代主義大師對於一個社會居住環境的改造有很高的期待,跟現在設計學院所強調的『社會設計』有異曲同工之妙,為一般人、為弱勢族群來做設計蓋房子。此次的大一期末成果展,可以讓觀展群眾,在一個廢墟空間中,藉由模型空間的理想性與現實空間的閒置與破敗,開始編織對於一個美好家園的想像。」
今年代表台灣負責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設計;也包括擔任雙年展現場翻譯、目前在土耳其畢爾肯大學任教的中原建築系91級校友裘振宇,運用台灣建築專業與NGO合作在土耳其建設難民教育中心;日本東京帝大建築系教授「治療系建築師」藤森照信,也曾受邀擔任中原建築國際名師講座教授進行學術交流;中原大學建築系教師黃俊銘、曹拯元等同樣也帶著學生到年會現場朝聖。相會在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目的,不僅僅是建築學術上的交流,更期待讓台灣建築躍昇為東亞建築代言人,成為世界建築文化樞紐的關鍵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