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塑不能等 環團:別讓方便成為地球塑便
環保署日前預告2019年7月起限制公部門、公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等四大場所提供塑膠吸管,不僅引發議論,甚至傳出暫緩執行說法,環團、學者、業者21日呼籲,環保署對於減量期程不能讓步也不能妥協,「別讓我們的方便成為地球的塑便」。
海洋科技博物主任陳麗淑表示,每年有1,270萬噸的塑膠垃圾流入海洋,對海洋生物造成危害,海龜誤食塑膠袋或鼻孔插入吸管等事件時有所聞,近年來,在台灣附近捕獲的魚胃裡也開始發現塑膠垃圾,未來的海洋可能都會充滿這些垃圾。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零廢棄研究專員孫瑋孜指出,2013~2017年淨灘結果顯示,塑膠袋、塑膠吸管、免洗餐具和外帶飲料杯的數量一直都居高不下,數量占總體33.8%。環團肯定環保署跟民間團體共同催生的「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也針對這四類塑膠製品提出減量時程,預計2030年全面禁用。
孫瑋孜表示,一次用塑膠製品一直以來都是海洋廢棄物的大宗,減少使用可減少垃圾流布到自然環境的機會。台灣廢棄物處理系統還有許多有缺失之處,很多民眾誤以為只要做好回收或垃圾處理就好,台灣地狹人稠,近幾年來掩埋場的掩埋容量即將用罄,或是焚化爐因為老舊,導致處理量下降等問題,環保署每年需花大量經費處理廢棄物,不論從經濟面或環境面來看,減廢是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