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拖延症」的大坎
幾乎很難找到從不拖延的人——根據我的經驗,95~99%的人或多或少都會犯拖延症。
這不是一個負面的評斷,我自己也有拖延症。拖延症其實是我們面對壓力、不確定、任務太難、事情太多或出現其他誘惑時的習慣性反應。而且這多半是我們從小就養成的習慣。
然而,也有那麼一些極少拖延的人。當我遇到這樣的人,就像找到一隻獨角獸一樣——他們太耀眼、太厲害了,而且有點讓人難以相信!所以每當我找到一個,我都會問他是怎麼做到的。
不拖延的人有兩個習慣:
一、善待「未來的自己」:
這是許多「非拖延症患者」的主要習慣。他們會想怎樣做能讓未來的自己最開心,或少受一點罪,然後他們會順著這樣去做。
我想,那些不愛拖延的人是從小時候起就養成了這個習慣,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在他們年幼時曾經發生了什麼事,比如因為拖著功課不願寫,結果交晚了,或者不得不在最後一個晚上拚命趕工,那種經歷讓他們感覺很不好,於是他們從此明白一個道理:一件事若不及時完成,就等於將來會很痛苦。
所以,他們想問題的習慣是這樣的:
1. 如果我現在不做,以後會更麻煩。
2. 如果我現在做完,之後我會更輕鬆。
3. 所以我還是趕緊把它搞定了吧!
就這麼簡單,但這種想法必須要形成習慣、變得根深蒂固才行。相反,大多數人的思考模式是這樣的:
1. 我可以晚點再做,不會有什麼問題的,我現在比較想做點別的。
2. 現在我只想遠離這件讓人頭大的事,先擱一邊,待我吃點東西、做點別的,紓壓一下。
3. 所以——網路,我來啦!
這是多麼強的、根植入我們心中的思考習慣,我們幾乎不會注意到。
想要改變這個習慣,就要稍微停一停,仔細想一想。想想未來的自己,明天的自己,或一年之後的自己。你今天做什麼、並且重複這樣做,能夠讓未來的你更快樂?你怎樣才能對未來的自己更好一點,不讓「他」太痛苦?
二、把事情變小、變得容易做:
無論是多麼難的任務,都把它變小、變容易。
這個方法實際上是這樣的:讓這件事「看上去」特別容易,輕輕鬆鬆就可以開始做。當你一旦開始了,一切就好說了。你已經在「動」了,只要「保持移動」就可以了。一旦我們開始去做,就會發現實際上沒那麼難。所以重點是:怎樣讓自己開始動?
所以當你在想到一個任務時,養成一個習慣,就是去想這件事是多麼容易開始做。想寫一章小說?別去想寫一章得熬上3~4個小時,或者在寫之前需要查多少資料。相反,想像自己簡簡單單打開word文檔,放一首好聽的音樂,把腦中冒出的第一個想法寫下來。簡單、易做、輕巧。只要想想開始是多麼簡單,不要想整件事情。其實,你做不完整件事,至少沒辦法一下子都做完⋯⋯但你可以做的是下一步:集中在這件事上。
抗拖延症的有效小撇步——敞開心懷面對要做的事
我們往往都會不想碰觸某件事,因為它很難,或者有很多不確定性;或者想趕緊把這件事做完(好像是一件苦差事一樣),然後好繼續下一個工作,因為我們有太多事情堆在那裡。
問題在於,這樣的想法讓每一件事都變成像完成任務一樣,變成了我們不愛做的事。這就意味著我們每天都要在做這些不喜歡的事情中度過。一段時間以後,就會覺得很累,壓力很大,很無趣。
相反,如果你能真正敞開心懷,全身心面對你要做的事,並從中找尋到快樂呢?這會讓你真正投入地去做手上的事情。
比如:
●你要開始寫作(或其他事),那麼就全心投入到這件事中。
● 你在做這件事時,不僅是在善待未來的自己,也是善待現在的自己。
● 對於自己能夠做這件事,而感到感恩。把它看成一個屬於你的「特權」,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去做你在做的事。而你能夠活在當下、在此時此刻做這樣一件事,何嘗不是一種生命的奇蹟呢!
● 再想一想,將這件事和你想要達到的更遠大的目的,或者是你所關心的人聯繫起來。
● 在這種感恩之中,在對於自己關心的人或事的忠誠之中,去做這件事,在輕鬆愉快中完成它。
當你以這樣的心情開始做事時,和你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去做,是完全不同的。
敞開心懷面對你要做的事,善待未來的自己,將注意力集中在最小的、最容易完成的部分,看你的拖延症會不會好轉吧!
——摘編自「禪習慣」部落格(ZenHabit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