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斜弱視 把握視覺發育期
視覺對於嬰幼兒的成長學習、探索與認知能力發展,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家長千萬不能輕忽孩子的視覺發育。醫師表示,視覺功能的發育有可塑性,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如果放任不管或拖延視覺發育的黃金時期,等到孩子超過10歲後,視覺系統就會定型,治療已來不及。
兒童斜弱視診治的黃金定律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眼科主治醫師謝靜茹說,「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兒童斜弱視診治的黃金定律,3歲之前是雙眼視覺發育的關鍵期,例如:雙眼融像、立體覺等;5歲之前是單眼視力發育關鍵期。在臨床上將弱視(懶惰眼)的成因分為雙眼不等視、斜視性弱視、高度屈光不正(例如:高度散光、高度近視、高度遠視),遮蔽性弱視(例如:先天性白內障),由於每一種弱視矯正後的恢復狀況不同,若在3歲之前能發現並及早治療,治癒率可達八成以上。
成功治療案例分享
謝靜茹提出,曾有一位來自金門的自閉症孩子騏騏,2歲左右被早期發現雙眼不等視與弱視;4歲左右遇到強光習慣閉一隻眼,發現有外斜視。由於騏騏習慣在自我的世界裡,無法配合視力檢查,而且騏騏有觸覺敏感,不願意臉上有眼鏡與眼睛貼上弱視貼布,但透過騏騏父母永不放棄與愛的堅持,歷經一年之久,騏騏終於願意戴上眼鏡與貼上弱視貼布,5歲時戴著眼鏡,雙眼視力進步至1.0;於幼兒園畢業典禮前,騏騏接受外斜視手術,在畢業典禮上拍下了「正妹的畢業照」。
進行視力檢查不用等
謝靜茹說,很多家長以為3歲以下的孩子還無法辨識視力表,所以等到上幼兒園再做視力檢查就好。實際上,雖然3歲以下的嬰幼兒還不會表達,但小兒眼科醫師仍可透過使用三稜鏡、眼底鏡、視網膜檢影鏡、手持的自動電腦驗光等技術,替孩子詳細檢查是否有高度屈光異常、不等視、斜視、介質混濁等各種可能會導致弱視的因素(amblyopia risk factors,ARF),以及早發現並治療。
家長多注意孩子的視力徵兆
此外,現今的醫療科技也已研發出專為嬰幼兒設計的照相視力篩檢儀(photoscreener),能快速且非侵入性地執行嬰幼兒的斜弱視危險因素篩檢,所以當1~2歲的孩子有下列的情況時,建議家長務必帶孩子至小兒眼科接受檢查。
1 觀察到孩子出現視力可能有問題的徵兆,例如:時常覺得孩子眼神不對勁、看電視時總是會歪頭或斜睨著看、總是喜歡靠得很近看東西、對繪本上的有趣圖片興趣缺缺等,家長若有觀察並警覺到,其實不需要等孩子比較大會辨識視力表,即可直接帶孩子接受檢查。
2 孩子具有視力不良的危險因子,例如:早產、出生低體重、發展遲緩、媽媽懷孕時有抽菸喝酒、具有一些先天的重大全身性疾病(例如:先天性心臟病)、父母或兄姊有斜弱視的問題(家族遺傳),有這些狀況的孩子,視力有問題的危險性會較一般孩子高,家長應多加注意,提早讓孩子接受檢查,而且這些孩子可能也會有其他方面的問題,若視力有問題能及早發現矯正,對於改善其他方面的問題,尤其是學習發展,也會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