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為「減負」支招為何沒用?(上)
這裡的第一和第四招實際都是直奔「校內減負」而來。陳部長指出,「違背教學規律和學生生存發展規律,超出教學大綱,額外增加的」就是「課業負擔」,因此要求老師「按照大綱授課,足額授課,決不允許課上不講課下講」。可見,在陳部長看來,學生的課業負擔重全是老師的問題。
然而,這話讓人頗感矛盾的是,如果老師沒按大綱足額授課,學生的課業負擔又從何談起呢?如果超出大綱的內容是在課下講的,那也就談不上給正常上課增加什麼負擔了。也就是說,真正讓學生和家長都難以承受的課業負擔,陳部長繞開沒談。但全國人民都知道,指的就是學生的作業。
這個關鍵性的負擔在最近發布的一篇題為〈家長們吐槽陪寫作業陪出焦慮症,天天「累成狗」〉的文章裡再次被聚焦報導。其中有數據顯示,「中國學生每天寫家庭作業2.82小時,或居全球第一」;「中國91.2%的家長有過陪孩子寫作業的經歷,78%的家長每天陪」;「75.79%的家庭曾因『寫作業』發生過親子矛盾」。
由於學生的作業負擔太重已在中國飽受詬病多年,因此,中共教育部早在2013年就忙不迭的頒布了《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此外,中國各地的教育部門也緊隨其後,為控制「家庭作業總量」而發布了「減負令」。
遺憾的是,儘管政令「通過學生評價、家庭評價、教育督導」等方式被嚴格落實了多年,但「學生負擔始終無法降低」。雖說作業由老師來布置,但有老師表示,「如果作業全批全改,每天過半時間都要用來改作業」。可見,作業多了對老師來說,也是難以承受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