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有理就是聲高
中國有句俗語:有理不在聲高。它指一個人如果站在有理的一方,不需要用很大的聲音表達出來,別人也會知道。在一些民主法制的國家,有理確實不需要聲高,因為在法庭上,法官給你自由陳述的機會,如果你故意表現地歇斯底里,反而讓法官覺得你藐視法庭,最後適得其反。
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人治大於法的國家,封建社會裡皇帝是法律的制定者,他說的話就是金科律令,除了皇權的至高無上,文官也有刑不上大夫的保障,真正沒有保障的是平民百姓。不是每個人都能遇上包青天這樣的清官,給他們有理不在聲高的機會,更多的時候有權有勢才是有理,所以那些遭遇不公正對待的人,不再相信有理不在聲高,他們認為只有會哭的孩子才有奶吃,只有用更大聲、更歇斯底里的方式,才能夠引起更多人的注意,給官員施加壓力,從而有助於事情的解決。
所以緹盈救父、側美案這類反映進京告禦狀的故事在民間膾炙人口,中國老百姓都有這樣一個告禦狀情節,他們認為不管底下的官員再怎麼囂張跋扈,至高無上的皇上是英明神武的,他們需要用大聲疾呼來引起皇帝的注意。
中共建政後,一直對內對外宣傳中國是一個民主法制的國家,這份承諾兌現了多少,在中國生活過的人都應該知道,中國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都設有接受民情民意的信訪機構,每天一大早,這些機關的門口,都會是熙熙攘攘,你在那裡會聽到各種稀奇古怪、匪夷所思的事情。來到信訪辦的人或多或少有些冤情,為了引起政府的重視和圍觀群眾的同情,他們習慣上用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方式,雖然這樣的做法有點不理性,甚至是無理取鬧,但是很多人的訴求因此得到了解決。中國有句古話:赤腳的不怕穿鞋的,這些處於社會底層的群眾面臨到自己的權益被侵犯時,也就無所顧忌了。
現在隨著自媒體的普及,每個人都可以利用手中的社交軟體成為新聞的發布者。當發生一些關乎自身利益的事,當事一方不管有理沒理,都會把有利自己的證據資料發到網上,希望通過振臂一呼,來引起網民關注。
中國社會本來就是一個大燜鍋,雖然《憲法》規定了公民有遊行、集會、結社的權利,但是現實生活中受到很多限制。網路的自由、開放、和傳播及時,讓中國人找到了一個情緒宣洩的出口。
每當發生一些可以吸引公眾眼球的事件,會在網路上引發熱火朝天的議論,這些線民會根據自己不同的生活經歷,把自己的情感和觀點投射到當事的一方,然後兩方支持者唇槍舌戰。這個時候如果當事的一方認為有理不在聲高,不做任何辯解,始終保持沉默的話,那麼他可能已經處於劣勢,隨時會面臨網路的暴力。
中國社會現在很浮躁,每個人都在提高自己的音量,向別人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凸顯自己的存在感,生怕自己的聲音被淹沒。所以有中國人的地方,聲音分貝也是最高的,以至於在外國人腦海中留下了中國人很吵的印象。中國最熱鬧的地方莫過於菜市場了,每天你走到它的門口就會聽到此起彼伏的叫賣聲,為了讓自己的聲音更大,有些人還用起了大聲公,生怕別人不知道。當你走過攤位,相鄰的兩位攤主還會熱情的拉客,有時他們相互看不對眼,甚至會打起來。
中國有句古話:酒香不怕巷子深。意思是如果酒釀得好,就算在很深的巷子裡,也會有人聞香知味,慕名前來品嘗。這句話和有理不在聲高有異曲同工之妙,也許當前的社會處境讓中國人不得已提高聲音,但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聲高就能解決,希望將來有一天中國真正走上自由民主法制之路,到那時候有理就不再需要聲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