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巡田 清大「智慧精準農業」前進東協

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右)與台灣東協商會理事長盧日勝(左)簽訂策略聯盟合作備忘錄(清大提供)
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右)與台灣東協商會理事長盧日勝(左)簽訂策略聯盟合作備忘錄(清大提供)

【記者江禹嬋、張原彰/台北報導】

將新興科技運用於傳統農業,不只解決農業缺工問題,還能創造龐大商機。清華大學團隊,利用無人機、衛星空拍發展「智慧精準農業」,協助農民在火龍果開花時派無人機拍攝花朵數量,配合AI人工智慧技術,精準預測產量及收成日期,農民就能提前規劃銷售的通路,準時出貨。因此獲得東協商會肯定,兩方簽訂合作備忘錄,將模式引入印尼、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等國。

清華大學由校長賀陳弘代表與台灣東協商會理事長盧日勝,1日簽訂策略聯盟合作備忘錄。駐台的4國大使也出席了簽約典禮。

清華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院長黃能富率領團隊,利用無人機、衛星空拍與影像分析技術算出最佳採收期及精準產量預測等,成功在屏東、宜蘭、台南、雲林古坑等地種出品質風味更佳的火龍果、三星蔥、蜜漿綠棗、咖啡等作物。

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表示,跨領域與農業結合,改變農業生產模式,也提升了經營管理效的效率,大幅提高農業附加價值,「從農者不再只有農夫,還加上工程師,成就也將超越以往。」清華大學也希望代表台灣將這項成功的經驗推展到亞洲各國,善盡台灣的國際責任。

台灣東協商會理事長盧日勝表示,東協十國,再加上印度就有20億人,其中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一半,可耕面積也多,是台商可以實現大規模生產的基地。台灣此時協助東協國家與印度發展新一代智慧農業,可改善農民的生活,也是最好的農業外交。

無人機巡田 預測產量及採收期

屏東帝王火龍果農場老闆劉世權說,因南台灣夏季多雨,不利火龍果成長,他改在冬季種植,晚上得開燈補強冬季日照不足,「以前每天晚上騎機車巡十一甲的田,看燈有沒有亮,繞一圈就要兩小時,現在靠無人機巡田只要20分鐘。」冬天出產的火龍果一斤可賣到70元,也比夏季高一倍。

過去農民要了解農作物生長及病蟲害狀況,多半靠兩條腿巡田,現在則有無人機、衛星及固定式攝影機代勞。清大開發的智慧精準農業技術,可自動為農作物施肥、灌溉、照光、吹風扇,農民可節省人力及物料成本,並提升品質及產量,增加收入。

無人機恐影響飛安 民航局拍宣導片

無人機使用越來越普遍,但無人機操作不慎可能會影響到飛航安全,交通部民航局1日發布2支影片,宣導無人機管理規範,提醒民眾若違反規定,恐會遭處30萬至150萬元罰鍰。

民航局說,為讓無人機管理更為完善,《民航法》修正案目前正於立法院審議中,而為讓民眾瞭解現階段無人機管理規範,他們推出兩則宣導短片。

民航局說,短片都是要提醒民眾,無人機如操作不當,恐對飛安造成嚴重威脅,因此,對侵入機場四周禁止施放有礙飛行物體範圍內的無人機,罰則相當重,民眾一定要謹慎操作,避免荷包大失血。

民航局說,第一則短片為手翻書篇,影片中主角快速翻閱小本書,持續跳動的書頁中,出現的是一架滿載乘客的客機正準備降落,突然,一架無人機闖入,機上乘客大受驚嚇。影片最後,提醒民眾,操作無人機進入機場四周禁止施放有礙飛行物體的範圍內,會遭處30萬至150萬元罰鍰。

延伸閱讀
全球投資東協 金融製造業占五成
2017年12月15日 | 6年前
川普東協演說 再度力推印太夢
2017年11月13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