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授予鬆綁 教部拚列優先法案
教育部今年推動「教學創新試辦計畫」27日進行成果分享。陽明大學醫學系,規劃提供學生於大一、大二跨域學習的機會,除專業知識外,還提供學生完整的人文社會概念、學習程式語言等邏輯分析方式。讓學生認知到一名醫師可以做的事情不僅限於在臨床看病,還有發現醫學問題、與各領域人才合作,尋找解決方法的能力。
陽明大學學生黃昱潔表示,大一、大二不分系的課程,比一般醫學系更重視基礎學科,她就修了4學期紮實的資訊課程,學會寫程式語言。
《學位授予法》修正草案,將調整學位獲取資格標準。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談到,21世紀網路時代的來臨,產業界所需的人才需要更深更廣,因此高等教育現場也有必要做調整。除了原本的藝術類、應用科技類碩、博士外,未來也開放體育類用技術報告、作品、成就證明取代學位論文。例如,體育系選手拿到奧運金牌,就可用此「成就證明」拿到學位,不再一定要用論文判定他的資格。
虎尾科技大學校長覺文郁認為,產學合作4年制改成2加2學制有很多好處,修完2年可拿到「副學士」,至少是個「分號」,對學生來說是個務實的作法,先工作一段時間,就業爭取薪資、津貼比較有利,未來再進修取得「句號」。
學生先累積就業經驗再進修,可以將產業和社會亟需解決的問題「回饋」給學術界,增強產學間的連結,覺文郁認為,這對業界、學校、學生本人都有利。
另外,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地科院設有地球科學學系及大氣科學學系,兩系學生入學後,皆需於大一時修習兩種專業課程,並提供課程修習之彈性選擇權。中大學生趙澤民當初透過特殊選才管道進入中央地球科學系,學校的彈性選修制度,讓他可結合地科專業領域知識與對太空及天文的興趣,從事跨領域學習。
針對推動「學院實體化」,地球科學院院長朱延祥表示,這麼做可以打破系所本位主義,師資、教學資源更能有效流通,更可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也可讓招生名額的調度有彈性和合理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