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環境教育 高師大帶勝利學童遊走山林
屏東地區擁有豐富的山林、大海、河川等自然資源,如何永續發展?從教育層面扎根讓學子們傳承愛鄉愛土情懷,落實學童親近大自然的環境教育則不失為良策。
為了讓孩子們從環境中學習,並深化環境教育全面向的素養,勝利國小與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合作,由黃琴扉教授統籌輔導,整合屏東霧台鄉獨特的自然資源與原鄉文化,以及瑪家鄉的銘泉有機鳳梨田,共同開發新型態在地戶外教學體驗課程,12月23日趁著週六假日學校師生與家長一起遊走山林。
屏東縣勝利國小前校長詹麗足致力推動環境教育,在退休前率領團隊獲得教育部綠色學校金牌獎、環保署台美生態學校銀牌獎等殊榮,成為屏東縣推動環境教育推動的典範學校。現任勝利國小校長由擔任屏東縣環境教育輔導團總召的楊秋南接任,持續秉持環境教育理念「為守護環境與地球而努力」。
校長楊秋南表示,幾年來勝利國小致力於孩子的環境教育已有初步成效,接下來希望能深化孩子們心中的環境教育內涵,使其穩固扎根。在此次探訪山林課程規劃中,以沿途解說八八風災對霧台鄉環境與居民生活的影響,並帶領學童親手做愛玉、編迎賓花環,還自製原住民「低碳原鄉食物料理」,以及步行踏查魯凱族岩板巷,深入探索原鄉文化。
針對新型態在地戶外教學體驗課程,黃琴扉教授以霧台手作魯凱族的傳統美食「吉拿富」(魯凱語:cinabu)舉例表示,取自在地的天然食材「假酸漿葉」富含膳食纖維,內餡包穀物紅藜,再加上鹹豬肉的蛋白質,全部都可以吃下肚,完全沒有任何的廢棄物。以此來啟發孩子去思考如何以餐桌上的天然食材來做到節能減碳,更深入體會屏東豐富的環境與人文資源。
除了參訪原鄉部落體驗山林生活環境,DIY手作鳳梨酥也是課程之一。
銘泉有機農場 學童體驗手作鳳梨酥
一方水土成就了在地農民的一方人生。迎著日照,受到大自然的眷顧,屏東大武山下孕育著豐富的農產作物,銘泉農場在貧脊礫地裡,一畝畝的有機鳳梨迎著烈陽而生。農場主人吳堅銘跳脫農場生產者的制式傳統栽種方式,將部分田區規劃成生態、生活、生命共存的休閒農場。
在銘泉有機農場裡處處可以看到鳳蝶在百花園中曼妙起舞,踏入鳳梨田間,學童們親自體驗栽種鳳梨並從中了解農作物從栽種到收割的漫長生長過程,感受農民「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另外也透過自製鳳梨酥,體驗食材從產地到餐桌的繁複歷程,讓孩子們透過實際手作領悟「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道理,盼能更懂得珍惜食物。
農場第三代主人吳堅銘從父親吳木泉手中接下了曾得過神農獎桂冠的鳳梨田,也承襲了父親敬天謝地以及堅持,不用荷爾蒙與化肥的農事態度,如今20幾公頃的農地已取得有機認證,主力供應宅配與有機體系。鳳梨本業已站穩腳步,吳堅銘說,未來會繼續開發教學體驗課程,目前已取得了相關的師資培訓認證,他要將銘泉打造成人與自然共存的生態祕境。
談到兒子的有機理念及構想,神農獎得主吳木泉說:「當然贊成啊!這在民國七、八十年的時候我就在做了,我的觀念是品質排第一、產量第二。」走過了57年種鳳梨的歲月,直到如今堅持不用荷爾蒙等外物,不一味追求甜度的理念依然不曾改變。
山林之旅環境教育的豐富課程,讓參與的孩子與家長們大呼過癮!家長會長夫人呂麗君高興地說:「很有趣!洗愛玉、編花環,還有百合花在原民文化裡代表著特殊的意涵,這些以前都不懂,能讓小朋友接觸到不一樣的文化,很有教育意義。」她表示,若沒有學校帶領著親自體驗,我們去霧台只能走馬看花,是不可能學到這麼多東西的。
談起這次的戶外教學原鄉體驗,五年級的小朋友張惟然興奮心情躍於臉上,話夾子一開滔滔不絕,她說:「參加活動以後才知道,原來魯凱族的過年時間跟我們不一樣,他們是看星座來播種、採收,文化跟我們不一樣。」她高興地表示,回學校的時候可以和魯凱族、排灣族的同學一起聊她們家鄉的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