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力循環經濟人才 高雄攜手三大頂尖學府成立「材料國際學院」
臺灣大學、成功大學及中山大學三所國立大學,將在高雄共同推動設立「材料國際學院」,培養臺灣未來高階材料與循環經濟研發人才。27日在國策顧問何美玥、高雄市長陳菊及高市議會議長康裕成共同見證下,三方與高市府共同簽署合作意向書,宣布成立材料國際學院,預計明年9月開始招收碩士班;同時,市府經發局也一併宣布,將在已熄燈的中油高煉廠設立「新材料循環經濟產業研發專區」。
陳菊表示,今年市府團隊特地前往德國柏林阿德列爾肖夫(Berlin-Adlershof)科技園區與日本國立物質材料研究機構(NIMS)取經觀摩,深感打造科技產業聚落最重要的關鍵即是「人才」,因此,高雄展現往高值化科技產業聚落轉型決心,從人才培育開始。
三所國內頂尖大學與高市府攜手推動設立材料國際學院,材料國際學院於明年9月招收首屆碩士班學生。陳菊感謝三大院校替高雄導入資深教授與研究人員為南臺灣培育優秀國際人才,也希望帶動研究機構與產業支持,產學研齊心為台灣產業儲備下一個世代的競爭力。
未來,五加二產業創新與前瞻基礎等國家建設,需要高值材料來達到高性能、高節能與安全環保目標,但現今很多材料都要仰賴進口。國策顧問何美玥期許,透過國家需求支持產業研發之自主材料進入應用階段,材料國際學院有助台灣循環經濟從高雄出發。
高市經濟發展局長曾文生表示,全球材料產業需求與市場持續成長,臺灣材料產業總產值規模超過六兆,但比起其他國家附加價值、向下游延伸能力較低。高雄金屬與石化產業聚落完整,產值佔臺灣將近一半,是未來台灣與美、日、中國大陸等國競爭關鍵。
高市府打算利用2015年熄燈之台灣中油公司舊高雄煉油廠區,轉型開發為國家級「新材料循環經濟產業研發專區」。市府經發局表示,此研發專區未來將參考德日經驗,整合工研院、金屬中心、中科院等國內材料科技研發機構及中油、中鋼、台糖、台船等民間企業,共同進行新材料關鍵技術研發與驗證工作,特別是藉由材料國際學院,提供海外資深台裔材料專家人才回台貢獻平台。
高市展現強大企圖,型塑全球最大半導體產業聚落正在南臺灣慢慢成型,對半導體相關材料業起到磁吸效果。市府表示,包含日本尖端薄膜生產大廠TORAY東麗與日本光學膜材料大廠藤森轉投資之台灣賽諾世、德國默克已在高科園區設立亞洲區IC材料應用研發中心,目前還有兩家日本指標性知名材料大廠評估進駐高科,加上日前華邦電宣布斥資3300億設廠高科。何美玥肯定表示,高雄轉型高值材料產業前景發展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