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學子言行脫序 學者:因中共不重道德教育

11名清華大學的研究生因涉婚外情等行為遭到學校處分。(大紀元資料室)
11名清華大學的研究生因涉婚外情等行為遭到學校處分。(大紀元資料室)

【記者易如/報導】

中國知名大學又傳出醜聞。因涉婚外情、廁所偷窺等行為,11名清華大學的研究生日前遭到學校處分,該事件引發社會輿論熱議。有學者認為,中共把政治教育當作第一重要,而道德規範當作次要的。中共試圖把中國人變成非人類,而人們還茫然不知。

陸媒報導,8月底,清華大學研究生院等部門發布了對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期間違紀的11名研究生進行處分的公告,被處分的11名學生中,有8名博士生、2名碩士生和1名在職碩士;他們的主要違紀行為包括:未准假無故離校、盜用帳號修改成績、買東西不付錢、婚外情、毆打戀愛對像、學術不端、偷窺異性入廁、毆打工作人員等等。目前受到的處罰最輕的為警告,最重的被開除學籍。

「毫無疑問,清華大學這些醜聞肯定不是最惡劣的。在中國出這些事情一點都不奇怪。」北京自由撰稿人彭定鼎對本報記者提到,特別是在學術不端方面,清華大學上至校長下至學生,很少人是學術正端的。「在目前這種學風下,在學術壓力和金錢的誘惑下,為了騙取國家的科研經費、撥款,甚至學校領導、校方會捲入學術不端的造假行為,這個很正常。」

旅美獨立學者吳祚來告訴本報記者,這是中國道德敗壞後的一個表現。在中國當下,不僅是名校,所有的學校都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這說明中國整個社會的道德堪憂。他說:「教育產業化後,大學擴招,一些人涉嫌輕微犯罪,比較隱蔽,不容易被廣泛地報導,這些人通過擴招有可能進入名校或更高層的部門。」吳祚來認為,大學生出現這些狀況,反映出中國整體教育文化生態出了問題。

「教育產業化」催生第二大暴利行業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前中共黨魁江澤民推行「貪腐治國」政策,陳至立上任教育部長後也相應搞出「大學擴招」和「教育產業化」。這些直接導致中國教育界亂象叢生,教師素質下降,亂收費、權錢交易、學術腐敗在中國校園盛行,尤其「教育產業化」所造成的問題,一直為民間所詬病。

所謂「教育產業化」,就是鼓吹要像興辦工商業一樣興辦國民教育,要像辦企業一樣辦學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教育的產品必須商品化、市場化並以盈利為目的。

2003年,中小學教育成為中國僅次於房地產的第二大暴利行業。據一些教育專家保守估計,從1993年到2003年教育亂收費,從中小學生家長的口袋裡刮走了2千多億元(人民幣,下同);大學在十年間學費猛漲約20倍,讀4年最少花費2.8萬元,相當於貧困縣一個強勞力35年的純收入。

更甚者,陳至立將教育當作是鞏固江澤民統治的重要手段,從小學開始對學生進行洗腦。彭定鼎表示,中國教育的問題體現在中共幾十年來強化它的意識形態。「要求大學去學習政治,剝奪他們的學術自由。中國的大學,或許自然科學還有一些,但也在受到嚴重的侵害,但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領域,喪失的學術自由,這是中國的教育淪喪。」

延伸閱讀
中國特色的傳銷難民
2017年09月01日 | 7年前
印度警勇撤炸彈 救400學童性命
2017年09月03日 | 7年前
陸新編紅教材 洗腦中小學生
2017年09月01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