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文化元素 不受制中國市場

陳昇曾談到,人生的目標並不是只有拚經濟和賺錢。(記者黃宗茂/攝影)
陳昇曾談到,人生的目標並不是只有拚經濟和賺錢。(記者黃宗茂/攝影)

【記者李怡欣/高雄報導】

為尋求更多舞台,許多港台藝人選擇到中國發展,攸關政治敏感話題一律不碰則是在中國生存的鐵則,只要碰到敏感議題,甚至被迫要求寫「道歉書」。台灣歌手陳昇則反其道而行,他直言,「不賺中國大陸的人民幣,台灣人也不會餓死。我幹嘛要看你臉色!」資深媒體人、作家馮光遠認為,有才華又兼具尊嚴的音樂家、藝術創作者,作品照樣有國內外華人及國際的支持。

陳昇曾談到,人生的目標並不是只有拚經濟和賺錢,要拚的應該是「活著」,要用現有的姿態去創造台灣人喜歡的生活模式,於是陳昇說:「我把中國市場封殺了」。

同樣也是藝術創作者的馮光遠提到,陳昇是個有台灣魂、有台灣人尊嚴的音樂家,台灣影視也有導演蔡明亮、侯孝賢等優秀創作者,專注說自己想說的,因此他們成為一名藝術家。

他們不甩中共,作品照樣有國內外華人及國際的支持,維持創作格調,放眼世界,不只放眼中國,台灣也能產出國際喜愛的作品。馮也表達其立場,「抱歉,中國共產黨,我基本上把你開除」。

放眼世界  才能真正走向國際

國際知名導演李安的市場在全世界,「中共可封殺李安,可是修改不了李安的作品」。倘若「我們放眼世界,而不只放眼中國,那會有更好的創作空間」,馮光遠認為,唯有跟隨心中最誠實的聲音,把完整概念表達出來,台灣才有可能產出一件件具有台灣味道的電影、音樂、小說等藝術作品,讓國際上更多國家喜歡。

有些藝人或許受限於經紀人或公司態度,藝人也身不由己,這可體諒,「這類想著銷售量,盤算中國政府青睞與否的,只能說是商品,而非創作者,那自然要去犧牲自己某些價值,來迎合市場」。

不過「創作服膺政治教條、惡勢力,扭曲自我想法,以謊言填充自己的作品,這對創作人情何以堪?」若將自己當藝術家,有創作格調的人,就不會去買中共的帳,沒有任何顧忌,這是創作人非常重要的概念。但「不是人人都可這樣」,有太多人必須去遷就、屈服於某種市場壓力,不見得僅是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壓力。

中共用專制獨裁、意識形態手法,箝制創作自由,馮光遠認為,「現在就是看你的選擇?你在不在乎?」如果本身就是商品,生計必須仰賴中國市場去維持,那其他人也必須寬容看待之,無須苛責。

善用文化元素 我影劇照樣熱賣

台灣影視失去中國市場就沒出路?導演王小棣催生「植劇場」,出品《天黑請閉眼》、《花甲男孩轉大人》等,富有台灣特色的熱門好戲,開創另一片天。

財經專家徐嶔煌認為,台灣影視不只本地與中國市場,其實有很多地方可去,端看你想吃哪一行飯,戲劇影響是跨國界,沒有一定局限在哪個市場,台灣影視可「南向」東南亞,也可以「北向」日韓國家。

換言之,善用台灣文化元素,借重國際合作經驗,找出商業模式,台灣影音文化要南向、北向都可行。

早期《意難忘》、《台灣霹靂火》等台灣八點檔就已進入東南亞; 近期《通靈少女》在新馬地區爆紅,因為當地也有宮廟文化;霹靂布袋戲《東離劍遊紀》成功銷往日本,衍生許多周邊效益;而早期台灣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男主角暖男形象,台灣「歐巴」大仁哥深植韓國女性心中。

徐嶔煌說,能打中文化同溫層或流行共鳴,它的市場就接受你,台灣還有很多文化元素與特色可去發揮運用,關鍵是「作品夠好就走得通」。

下一步就是商業化與行銷推廣的推力。如何去商業化、建立可營收獲利的商業模式?徐嶔煌表示,借重HBO這類國際合作經驗,把台灣優秀作品上架到HBO全球通路,再開發源源不絕的台灣文化元素商品,讓更多國家更了解台灣。好作品有了金流支持連結,就走得出去。

串聯國際影視   創造附加價值

台灣戲劇應找出可營收的長遠商業模式,他建議,台灣製作公司應思考如何從過去單純賣版權、授權,到現在積極與其他國家串聯,把商業模式建立起來。

同時政府可幫助台灣好作品行銷出去,打入其他國家商業電視台頻道,當收視高了就可收取冠名費、置入行銷等,甚至延伸藝人通告、觀光活動等加值許多商業模式出來。

並非要台灣放棄中國市場,只是選擇要在中國市場獲利,就要符合當地遊戲規則,當然也可以拿到其他國家賣,「山不轉路轉,全看你作品取向」。

台灣不是沒有好作品,如何讓好作品被商轉賣出去,把量做大到足以形成支撐,「植劇場」是很好模式,但要注意日本商轉模式與台灣不同的差異性,走出去接軌國際需求,他有信心的認為,台灣影視產業其實很有實力。◇

延伸閱讀
臉書匿名發行App 悄闖大陸市場
2017年08月13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