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興建「摩天大樓」的真實目地

從眾多知名的外企紛紛撤離中國的現狀來看,公司對摩天大樓的需求一點兒也不旺盛。(VCG/VCG via Getty Images)
從眾多知名的外企紛紛撤離中國的現狀來看,公司對摩天大樓的需求一點兒也不旺盛。(VCG/VCG via Getty Images)

【大紀元訊】

高層建築與城市住宅委員會有數據顯示,「去年全世界落成的128座高於200米的高樓中,有70%建於中國」;「深圳更是包攬了其中的11座高樓——這個數值超過全美國的高樓總數,幾乎達到了其它中國城市的兩倍」;「除了已經建成的49座200米以上的高樓外,還有48座摩天大樓正在施工當中」。

對此,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撰文稱,「林立的高樓大廈反映了深圳經濟的蓬勃發展」;但另有一些媒體在提出「摩天大樓指數」這個概念的同時,指出摩天大樓建設的投資浪潮,會成為經濟衰退的前兆。那麼,這兩種觀點究竟哪個更符合現實呢?我們不妨從「投資」這個詞說起。

相信大家都承認,蓋摩天大樓的意義不僅只是為了讓看客驚歎一聲「好高啊」,既然是下了血本的,也就應該講個回報。伴隨著深圳的寸土寸金,立於「寸土寸金」之上的樓宇,豈不更是價值連城?而這一價值若從經濟的角度來說,必得通過租用或購買樓宇中的房屋來實現。若是商用,就需要企業不斷的入駐其中,將這些房屋填滿。對於樓宇的投資者來說,最不想聽到的,或許就是「空置」二字。

然而,一份商業報告指出,「2016年底,北京的寫字樓空置率達到了8%。根據預測,到2019年底,這個數值會提升至13%」;「越來越多的寫字樓將超過對辦公場所需求的增長速度」。此外,全國最高的大廈——623米高的「上海中心」自2015年竣工後,大廈內部就面臨著大規模的空置。該項目的主要開發者不得不公開表示,「中國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才能儘可能少建摩天大樓」。

那麼深圳的情況又如何呢?儘管深圳一家房地產公司的專業人士表示,「深圳對甲級寫字樓有著極大的需求,不像部分內地城市那樣,為了互相攀比而建造高樓大廈」;然而,深圳某門戶網站卻在這一摩天大樓封頂之後發文稱,該樓「總層數118層,60層以下平安自用」;「平安只接受半層或者整層客戶」,而「租賃率僅在15%左右,鮮有大客戶入駐」,「大部分為名氣較小的金融、實業公司」,僅有一家租了一整層。

這座被封為「深圳第一高樓」的知名摩天大樓已然如此,那麼,其它樓宇若參照「350-500元/平/月」來對外招租,其結果會怎樣,其實是不難預料的。事實上,有消息稱,這一價格已是周邊最貴水平。「深圳優質寫字樓市場的平均租金為194.2元/平/月」,「這意味著,平安寫字樓的租金,與周邊寫字樓的競爭中,不具備優勢」。因此,面對著深圳「還有48座摩天大樓正在施工當中」的現狀,我們就不得不為「是否有足夠的需求」而捏一把汗。

值得指出的是,從目前實力雄厚的國內、外大公司都建有自己的總部大樓;而中、小企業也壓根兒租不起這麼高檔的寫字樓;眾多知名的外企也因為中國的房租、地價高,稅收不再能享受優惠,而紛紛撤離中國的現狀來看,公司對摩天大樓的需求一點兒也不旺盛,甚至有些低迷。我們不禁要問,作為投資者,竟然能不顧回報,對摩天大樓如此大舉興建、並且盲目的一建再建,如果不是腦殘、腦熱,又是否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另有所圖呢?

一位香港的建築師在談及深圳另一座摩天大樓時,提到了「面子工程」。這個詞若換個說法,也可叫「政績工程」。既然是政績,那麼必然跟政府有關。我們也可說,興建這類摩天大樓,本身就屬於是由政府規劃的市政工程。因此不難想像,全權負責的市政部門自然會挑選自己信賴的開發商,並且還能打著「市政建設」之名,從銀行順利的貸出巨額款項。這跟中國的房地產開發其實是一回事。按照行規,貸出的錢款中,大部分都流入了政府官員的私人腰包。與此同時,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樓也展示出中國現代都市的發展與變遷。對官員來說,真可謂是名利雙收。

至於說,大樓是否租賃的出去,根本就不是任期內的這些官員所考慮的事兒。反正除樓宇的租賃者外,其他「閒雜人等」極有可能連進去開開眼的機會都沒有。那麼,誰又會發現樓宇內部是空置的,還是爆滿的呢?

從銀行貸出的巨款什麼時候能還上,領導們也是高枕無憂的。因為連銀行都是國有的,鈔票都是自己人印的,只要大家各享其成,最終的黑鍋完全可以通過「稅收」來解決。而對中國的老百姓來說,自己的血汗被榨乾之後究竟去了哪兒,也就找到了答案。話說,老百姓都被榨乾了,還會有什麼「經濟的蓬勃發展」可言?

延伸閱讀
「摩天大樓詛咒」或將降臨中國
2016年03月03日 | 8年前
信義線加持 101奪北市地王
2013年12月12日 | 1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