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少千家書店 學者:應關心圖書定價
關於圖書統一定價已經討論逾10年,由於正反聲音大,政策始終無法落實。中研院社會研究所博士李令儀出席「圖書定價開放論壇」記者會指出,很多人認為圖書定價是為了拯救獨立書店,或是與獨立書店最相關,如果認為圖書定價想是為了拯救獨立書店而設立,這是把議題窄化了。這制度不只與產業相關,影響最大的還是讀者。過去這議題大多是出版業、書店、獨立書店的陳述,她呼籲,消費者、讀者也應參與論壇表達意見。
李令儀表示,有人認為圖書定價制實施後,書籍因為不能打折或只能打九五折、九折,會讓消費者買到更貴的書。以書籍市場實況來說,這兩年書價不斷提高,紙、印刷費等相關成本也在提高,因為書店、通路一直減少。據文化部調查,台灣就像南韓一樣,從2002年到2012年也減少1千家書店。
過去出版社可用2千、3千本起印量印書,但書店變少、通路變少、買書人接觸書的機會也變少,書的銷售就變小。李令儀指出,很多出版社因為書賣不出去或常常被退回,起印量就下修到1,500本、1,200本。書是大量生產的商品,印量如果減少1千本,每本書平均單價成本得提高10~50元,只好反映在書價上。現在很多新書推出,沒打折定價約600~800元,如果書店繼續減少,這種情形會繼續下去。
「圖書市場折扣戰非常激烈,在網路書店動輒可買到六六折的書,去獨立書店可能不打折或頂多九折。」李令儀說,很多消費者因為折扣誘因,可能就不在獨立書店買書,甚至在獨立書店看到書,馬上上網訂購。
李令儀說,一杯咖啡加點心或電影票價往往超過一本書的價格,我們都非常阿莎力地付錢,為什麼到書店卻要為0.5%的折扣討價還價。藉由論壇討論,也可反省為什麼我們對書的折扣與價格這麼斤斤計較。如果圖書定價是給書一個不打折的特權,願不願意支持書有特權,都可讓消費者去做自省。
南韓3年前實施圖書定價制。資深出版人陳穎青(老貓)表示,這3年來產業受惠最佳的還是韓國最大的連鎖書店。當我們說定價制可幫助獨立書店,要小心實施,結果真的會帶來幫助還是傷害。10年來不斷討論,缺少很真誠面對事實的問題,大腦裡頭只有很浪漫的願景。他甘冒與大家不同意見的風險,希望給大家不同的聲音,這聲音是基於真實的數字。
作家黃同弘(黃湯姆)說,他與老貓比較相似,對這制度有正反思考。他認為,如何在推動更健全市場的過程中,不限縮市場可能有的多元與彈性,必須下非常大的功夫。20年前做一本書能得到的基本回饋是定價五五折,可是大通路的議價權、折扣戰,一定程度上削減了上游出版社的收入,也影響消費者。圖書定價制不只是獨立書店的事,更多是牽涉出版產業上、下游。
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將於8月19日、9月24日、10月14日分別在新竹市清大圖書館、嘉義市博愛社區大學、花蓮市北昌國小舉辦「多元共創合理書市--圖書定價開放論壇」。黃同弘表示,討論圖書定價銷售制,最大的意義在於可以對每個在地讀者討論這制度,因為讀者是最後必須訴求的最重要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