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名家彩繪廟宇壁畫 發揚傳統藝術教化精神

唐龍才認為廟宇藝術是傳統文化承先啟後的重要場域。(唐龍才提供)
唐龍才認為廟宇藝術是傳統文化承先啟後的重要場域。(唐龍才提供)

文/記者孟憲騰

國畫名家唐龍才,學生時代曾追隨老師李梅樹,參與被稱為「東方藝術殿堂」三峽祖師廟的藝術工程。他認為,廟宇的藝術是傳統文化承先啟後的重要場域。藝術的美感能承傳人倫價值、善惡有報的精神,慰藉心靈、安定人心,因此積極投入廟宇藝術創作。

唐龍才在921大地震前,就開始參與南投縣竹山鎮克明宮的壁畫彩繪。921大地震後克明宮重建,他更致力於廟宇的藝術化。克明宮主委楊非武表示,唐龍才長期在地方藝術領域耕耘,繪畫不但具有鄉土風情,還具有教化作用,大大提升了地方的文教氣息。

唐龍才表示,他高中時期常到克明宮,感受到傳統文化帶給人的精神慰藉。所以,在他任教竹山高中時,知道廟宇需要藝術作品,他就義不容辭的參與創作。他認為廟宇具有記載傳統歷史的功能,所以彩繪《桃園三結義》,除了畫出三國時期,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事之外,更要彰顯正義、誠信的價值與互助扶持的精神。

《桃園三結義》。《桃園三結義》。(攝影/記者彭秋燕)

繪出在地生活精神

鄉土是地方的根,唐龍才繪畫《春耕圖》和《三月雪》等作品。《春耕圖》表現出過年後,農民種田耕作的情景;「才剛過完年,農民就不怠惰的下田工作,這就象徵勤奮的傳統價值。」透過圖畫表達,人生就是必須努力的朝向理想前進。而《三月雪》則繪出民國94年南投八卦茶園的雪景,「這是一場瑞雪,瑞雪滌塵。」人也應該如此。

《春耕圖》。《春耕圖》。(攝影/記者彭秋燕)

傳統的文人畫以物寓理,唐龍才也以梅、蘭、荷、菊為主題傳達文化的精神。唐龍才說,蘭花純潔無瑕,人也應該誠信而無心機。荷花優雅而潔淨,點綴泥池增添色彩,人也要秉持著單純的心,在人群增添歡樂。菊花則讓人感受到吉利的欣欣向榮,人也應如此。

而《老梅報春》畫出,春天到了,老梅樹開花,喜鵲滿樹的情景。唐龍才解釋說,梅樹是最堅毅的樹,就算只剩下樹皮,梅樹仍能堅強的成長,而且越老開花越漂亮。他就是學習梅樹這種忍受挫折,永不放棄的精神,來成就自己的藝術之路。

《老梅報春》。《老梅報春》。(攝影/記者彭秋燕)

兒時啟迪藝術之路

唐龍才幼時住在南投鄉下,他常在廟宇與戲臺之間感受傳統藝術之美。放牛時,他會用泥土捏塑人偶,也會在戲臺下描繪歌仔戲演員的臉譜,受到同伴和演員的喜愛。八七水災後,家中房屋重建,他甚至自己彩繪神明廳,受到親友肯定。這時他已經立志走向藝術之路,然而,前程並不順遂。國中畢業後沒考上省立高中的他,隨著傳統藝師在埔里建廟。重考上竹山高中後,這時藝師恰好也到竹山建廟,他又常常去觀摩學習。

大學聯考後,落榜的挫折就在眼前等著他,然而,他仍然不放棄自己。他帶著500元勇闖台北,送貨、畫看板、端盤子一面賺錢,一面準備考試。終於,他考上了國立藝專。當時,他的老師李梅樹正在從事三峽祖師廟的重建,他參與了李梅樹的工作。這樣的經驗,讓他看到了藝術化的廟宇所展現的精神力量。

唐龍才說,在傳統上,廟宇承擔著陶冶民風的教化功能。我們傳統的忠孝節義、禮義廉恥、因果報應這些價值都是在廟宇的繪畫、雕塑與泥塑故事中呈現。就像西方數百年的教堂一樣,同時,也是生活化的美術館、典藏地方的藝術精品。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讓下一代繼續學習傳統文化的精神與美感。◇

延伸閱讀
師承名家習文化 融會傳統求變化
2017年05月21日 | 7年前
育英才弄筆墨 文人生活處之泰然
2017年05月21日 | 7年前
新年生肖郵票暨羊年書畫展
2015年01月09日 | 9年前
氣韻生動大象無形 國畫意境隨感
2015年01月07日 | 9年前
土地銀行舉辦趙松筠彩墨展
2013年04月24日 | 11年前
江菊秋畫梅展 萬梅似海爭妍鬥豔
2013年03月15日 | 1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