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出版業/中共嚴控 作家:寒蟬效應襲台

中國流亡作家、台灣民主基金會民主人權實踐訪問學者貝嶺日前發表〈中國陰影下香港和台灣的出版自由和自我審查〉報告。(記者郭曜榮/攝影)
中國流亡作家、台灣民主基金會民主人權實踐訪問學者貝嶺日前發表〈中國陰影下香港和台灣的出版自由和自我審查〉報告。(記者郭曜榮/攝影)

文/記者郭曜榮

香港回歸20周年,在中共統治下,言論自由度不斷倒退,專家指出,在出版自由方面,香港遭受致命傷害,而台灣也面臨寒蟬效應,呼籲我國文化部應高度重視。

中國流亡作家、台灣民主基金會民主人權,實踐訪問學者貝嶺日前發表〈中國陰影下,香港和台灣的出版自由和自我審查〉報告。他提到,受2015年底的銅鑼灣書店事件影響,中國政治禁書,在香港的出版、發行、書店銷售這三個環節,受到致命性傷害。

貝嶺進一步說明,香港由於每年有大量中國大陸遊客前往觀光,中國禁書銷量非常好,尤其在中共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事件發生後達到高峰,但在銅鑼灣書店事件後遭到重創,出版業的出口總值,從2015年的18.8億美元(約新台幣571.5億元),到2016年減為13.77億美元,降幅高達5.03億。

「若香港與中國是脣亡齒寒的相依關係,香港和台灣的出版業,就有寒蟬效應的關係」,貝嶺指出,台灣的出版社,已不能不正視中共的陰影,不能不面對出版自由與自我審查。而台灣的出版社因與中國合作出版圖書,或者將出版社出版書(繁體字書)的簡體字版權,賣給中國的出版社,因而產生自我審查的情況。

他舉例,今(2017)年2月,台灣作家鴻鴻在台北國際書展的座談會上即指出,國內知名出版社因欲前往中國大陸投資,拒絕出版中國民運人士王丹的書籍,說明台灣的出版社早已出現自我審查。

貝嶺說:台灣和中國同文同種,台灣的出版產業從上端(出版社)、中端(發行商)、下端(書店),均和中國密切連結,隨著台灣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持續加深,台灣的出版自由和自我審查將成拔河狀態,台灣的出版自由環境正受侵蝕,對此,台灣社會應有足夠的警覺。

台灣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建議目前對世界呈現出版自由的兩個窗口:台北國際書展和法蘭克福書展台灣館,應該設立「中國不能出版的書」專櫃,他認為今天台灣的文化部跟社會應可接受這樣的專區,「其實如果文化部要做的話,台北書展基金會很難拒絕,因為台北國際書展每年經費七成由政府提供。」

貝嶺表示,香港國際書展雖然身為全世界最大的華文書展,吸引的人潮超越台北國際書展,但在官方控制下,禁書專區完全不可能出現,台灣可以成為很重要的展示區,彰顯台灣的出版自由。

至於中共壓力下,出版自由在台灣的困境,貝嶺認為除非中國民主化,「否則無解」。因為中國作為全球數一數二的經濟體,市場令台灣的出版業無法忽視,中國禁書可能須等中國自由民主化之後,如同當年俄羅斯轉型一樣,流亡文學和禁書文學再重新出現,「可是商人和出版業,能忍受到中國民主化的那一天嗎?我真的不知道。」◇

延伸閱讀
李惠仁:新聞自由豈能秤斤論兩
2016年12月18日 | 8年前
中共:我賣的字典裡沒有「台灣」
2016年10月14日 | 8年前
調查:逾半港人批港媒自我審查
2015年10月06日 | 9年前
港新聞自由惡化 自我審查嚴重
2015年03月27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