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大學生就業難 半年三成離職

【記者楊一帆/綜合報導】

近日,中國發布相關報告顯示,去年大學畢業生進國企及合資等公司的機會大大減少,月均收入不到4,000元(人民幣 ,下同),畢業生半年內離職率逾30%。大學生就業難的話題再引關注。

據財新網報導,6月12日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以下簡稱藍皮書)透露, 相較2012年應屆大學畢業生,2016年應屆畢業生在國有企業就業比率從25%下降至19%,在中外合資/外資/獨資企業就業比率從12%下降到8%,在民營企業就業比率從53%上升至60%。藍皮書還指,2016年應屆畢業生流動性增加,34%的大學生畢業半年內曾有離職的經歷。大學畢業生月收入為3,988元。

此外,科學院的報告顯示,2017年畢業生總量持續增長,達到795萬。而同時,因經濟下滑企業用人減少,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繼續增加。

10年前中國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僅約400萬,今年將翻倍。《日本經濟新聞》早前的報導稱,今年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再加上海外歸來的留學生和非應屆生,共計將有約1,000萬人展開新一輪的就業競爭。

大學畢業生就業更加艱難,中共官媒《光明日報》,創造新詞 「慢就業」來替代大學生失業潮,宣稱「慢就業」不失為一種選擇,「慢就業」一族是想先遊歷、陪父母、了解市場等。

旅居新加坡的復旦大學黃繼豪博士說:「從2007年就有七成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一直到現在,那你想想有多少人?所以它(中共)就用這個來緩和這些大學生的情緒,整個社會不滿的情緒,它(中共)就是把被動的『慢就業』變成主動的『慢就業』,就是我是不願意工作,我是為了遊山玩水陪父母,事實是找不到工作。」

財新網去年11月22日報導,中國1999年開啟大學擴招,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1998年的9.8%上升至2015年的40%。輿論普遍認為,大學擴招使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猛增,遠遠超過社會的需要。

大陸自由撰稿人朱欣欣還表示:「中國市場不是有嚴格法制規範的,所以說在就業的時候,存在著大量所謂『拚爹』現象,憑關係而不是憑真本事;在就業市場上,大學生也面臨著不公平的競爭,這是就業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劉雲杉等人的研究統計顯示,北大、清華等名校近年來農村生源逐漸減少。上世紀80年代,家庭出身為農民的北大學生比率高於30%,到2013年該比率僅在10%左右。與此相對,在北大的新生中,官員出身的比率在90年代後,穩定在50%以上。

山東煙台大學前教師張忠順說:中國教育費用十分昂貴,尤其是名校,普通家庭培養一名大學生,4年下來至少10萬元以上,但一畢業便遭遇就業困境,學生及家長都難以承受,特別是來自農村的學生。◇

延伸閱讀
中國人愛小龍蝦 去年吃掉88萬噸
2017年06月15日 | 7年前
騙子猖獗 陸野雞大學達381所
2017年06月14日 | 7年前
北京打房未鬆手 陸房市陷混亂
2017年06月13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