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為何要限制螞蟻搬家式換匯?(下)

⊙何清漣

接上文

「一帶一路」北京峰會為何高開低走?

中國政府口袋裡錢少了,至少有兩個例證:一是對外投資數據顯示:安永中國海外投資業務部全球主管公布說,今年1月,中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約77.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5.7%,比2016年12月降低4.6%。這個下滑速度不可謂不大。

二是「一帶一路」北京峰會的高開低走。這次西方「七強」國家當中,僅有義大利政府的首腦與會。參會的歐盟國家代表,包括法國、德國、英國、希臘以及葡萄牙等國拒絕在北京峰會的共同聲明上簽字,理由是公告沒有重點強調歐盟所關注的公共市場透明度、社會保障以及環境保護等條款。

過去一直與中國同列為「金磚國家」的印度與巴西也未贊襄此會。印度作為亞投行第二大股東,其總理莫迪拒絕到會。在2015年簽署成為亞投行創始成員國時,巴西最初承諾認購近3萬2千股,出資逾30億美元。但卻於會前一個多月通知亞投行,該國將認購50股,只有原來認購額度的1/640。

原因是什麼?一位印度高級官員說到本質:「一帶一路」的所謂全球影響力,靠的不是制度吸引力,而是錢包吸引力,因此,中國準備實際上拿多少錢出來,是領導力大小的關鍵。

但是,從「一帶一路」提出至今已逾3年,中國的外匯錢袋發生了很大變化:3年前提出這一計畫時,中國「錢多」;在推行過程中,中國卻變得「錢少」。「錢多」時節,中國政府低估了資本外逃的巨大潛力;當外匯儲備減少了1/4後,政府看緊了「錢包」,再也捨不得「掏銀子」了。北京峰會前夕,這話說白了就是:一、今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出資方不只有中國,還得有接受投資國的企業或者機構出資,風險共擔;二、中國投資將以人民幣為主,不再大撒美元了——既然影響力來源於錢,錢少了,影響力也就大大降低了。

那麼,「一帶一路」計畫自3年多以前提出,至今為止,到底獲得了多大成功?有哪些核心項目已經在進行中?合作國家和地區有哪些共同之處?

根據官方公布的資料,過去3年多來與「一帶一路」沾點邊的工程項目一共只完成5項:在沙烏地阿拉伯建一座煉油廠、在孟加拉修一座橋、在巴基斯坦改造一段公路、在土耳其收購一座碼頭、在中國境內修了一條天然氣管道,以及另外6個在進行的項目。

這11個項目的共同特點是,4項是為了中國進口石油或天然氣,與中國的直接利益有關;7項是為所在國建設改造基礎設施,但所有項目由中國的大型國企施工,援助資金通過施工和原材料而回收。即便利用歐亞大陸各國現有鐵路系統開通國際貨運列車,也算是「一帶一路」的成績,但這不需要中國援助,而是靠各國鐵路公司幫忙。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2016年中國對「一帶一路倡議」涵蓋國家的直接投資下跌了2%,2017年迄今更繼續下滑了18%。中國去年對53個「一帶一路」國家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為145億美元,只占中國對外投資的9%。

總之,中國的對外影響力與外匯錢袋是否飽滿有關,如今,為了這只錢袋不迅速癟下去,控制民眾螞蟻搬家式的換匯就成了當局行將施行的政策。(全文完)——轉自「美國之音」◇

延伸閱讀
300僑領獻策 聚焦兩岸關係
2017年05月20日 | 7年前
一帶一路起跑 東協歡迎歐印觀望
2017年05月16日 | 7年前
「一帶一路」峰會落幕  六大看點
2017年05月16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