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陸政治轉型 學者:台灣才真正安全

兩岸之間的真正較量,不在主權以及領土是否分割,而是「民主」與「專制」兩種制度的世紀大戰。(Fotolia)
兩岸之間的真正較量,不在主權以及領土是否分割,而是「民主」與「專制」兩種制度的世紀大戰。(Fotolia)

文/記者江禹嬋  

台灣在過去20~30年間,被「統獨」議題不斷糾纏、折磨。無論是統一或成為獨立自主國家,都圍繞在歷史觀念,以及個人情感依歸等因素上。中國問題專家分析,實際上兩岸之間的真正較量,不在主權以及領土是否分割,而是「民主」與「專制」兩種制度的世紀大戰,且早已分出勝負,其他問題都是附屬在這個主題之下的枝節問題。

兩岸關係目前處於冷和,中國經濟學者楊魯軍談到,兩岸關係最大的危機是台灣自我邊緣化,喪失兩岸關係走向的話語權,身處專制大國的旁邊,不理不問不批評,絕對不是台灣安全之道。他直言,唯有積極加強對中共研究,助中國民主轉型,才是台灣真正的自保之道,若不了解中共,吃虧的還是台灣。

中共滲透目的  摧毀台灣民主

中國時事評論員、資深媒體人盛雪認為,台灣人民有責任,必須要了解中共本質。因為中共對台灣滲透,通過經濟來往、政治壓力、民間學術交往等等,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摧毀台灣的自由民主制度。」

同時必須認清一點,就是「中國目前依舊是被專制政權所統治的國家」,對比台灣的民主自由制度,絕非是簡單的歷史、文化情感傾向以及利益的選擇,而是必須拉高到「大是大非」的抉擇,沒有任何模糊的餘地。

經常聽到許多說法,不外乎台灣不能獨立,自古就是中國領土等。不過盛雪談到,中共從歷史上來看,根本不在乎自己的領土與主權,有很多事實可以反證這一點,在需要關頭,可以毫不猶豫,道義皆可拋的把其領土分割、出賣交易出去。

「中共對台灣長期強烈的訴求,根本不是要這塊土地、主權,而是不能容忍日益成熟的民主制度在它的身邊,尤其是同文同種的華人」,這對照組就是個強烈諷刺對比。

中共不管是經濟、文化以及學術上表現如何,其專制暴政性質絲毫沒有改變,加上掌控兩岸話語權的當下,有非常多機會向世界展現它虛偽的面貌。很多人並不了解一個專制暴政制度,其真正本質、造成的危害有多強烈;她感嘆!「很多人是不了解的。」

在國際空間不斷緊縮之下,很多人認為應盡可能跟中共配合,讓步妥協,以柔軟姿態先跟中共交往為要。盛雪說,但在這當中的尺度、界線,是很難把握,且非常困難。

若是沒有原則的配合中共,在其強勢話語權下,台灣民主一定會受到傷害,面臨更危險的處境,在國際間更沒有空間。什麼才是正確的選擇?她反問,難道台灣人民願意回到專制統治之下?

為何許多中國人士總想投奔自由來台,台灣的優勢為何?盛雪說,「就是民主制度」,可以在這麼強大的專制圍堵下,背負著如此沉重的歷史包袱情況,還能夠建設自己的民主制度,且和平的政權轉移,綜觀近代的歷史制度,可以說是一個奇蹟。「台灣在這點上應該引以自豪,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在這條路上,台灣沒有經過嚴重流血過程,後期還處於較和緩順利過程,即使是當時執政者,主動決定要放棄權力,但還源自社會強大訴求壓力,當時各階層的台灣人,都對台灣民主制度做出應有的貢獻。「正是這一點,也成為現在直接威脅中共最重要的因素。」

民主台灣  中國14億人的希望

這也可理解為何這麼多中國人對台灣嚮往,特別組成「泛藍聯盟」或是稱之為「國粉」,就是希望中國能像台灣走向民主道路,這種嚮往讓中共如芒刺在背,也是台灣必須要堅守的最大優勢。

盛雪坦言,現在中國大陸14億人,都在看著台灣的民主是否能夠堅持下去,見證深化民主制度的過程,甚至期待著台灣幫著中國民主轉型。因此,台灣人民肩負非常重要責任、歷史使命,若台灣不能堅守,則是一次歷史上嚴重的傷害。

尤其是台灣有大量不願受共產黨統治,曾經從中國逃亡來台的人士,不管是因為戰亂或各種原因,這些人更應該做出最大努力,幫助中國轉變成民主國家,而非囿於情感歷史淵源,讓台灣民主制度繼續受到傷害。她強調,是非應凌駕在情感之上。

過去許多人事物、輿論總是糾結在統獨爭議,甚或對許多家庭造成傷害,讓不斷往民主深化道路前進的台灣,不斷被拉扯著後腿,盛雪說,台灣人民應該請楚的認知到,這是個假議題,真正的癥結點是在民主與專制上的正邪較量。

跟中共交往如何拿捏,是個很嚴峻問題 ,因為當對岸經濟、文化、學術都進入台灣,根本難以判斷是來自單純善意民間,還是包裹著官方操控、滲透的惡意。

要如何分辨?盛雪說,可以用民主、專制兩種最根本性質來區別,做判斷,雖然不易,但需要台灣人民有智慧清醒的判斷,至於如何幫助中國民主轉型?她強調,「繼續深化台灣的民主制度,就這麼簡單。」◇


延伸閱讀
無緣WHA 學者:中共鷹派抬頭
2017年05月14日 | 7年前
曾被控中共間諜 華裔科學家告FBI
2017年05月12日 | 7年前
陸檢沒證據 強求法官判重罪
2017年05月12日 | 7年前
因信仰獲罪 加國政要為孫茜發聲
2017年05月11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