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資不挺 「一例一休」修法呼聲高
一例一休上路,政策預定4月進入所謂「輔導期」,但目前勞資雙方都不挺,政府施政陷入困境。對於各界「修法」的呼聲,勞動部次長林三貴於日前表示,勞動部沒有修法的指示,目前重點放在輔導期讓各界了解內容。勞動部長林美珠近日邀集七大工商團體會談,表示6月底前會通盤檢討。但日前在民間舉辦的公聽會上,有工商團體大老認為,「政府輔導越久,台灣死得越快。」
中部重災區 6成3企業受衝擊
一例一休上路,服務業、製造業首當其衝,中台灣五縣市(中彰投苗雲),則被視為是這波改革下的「重災區」。據1111人力調查顯示,有超過6成3的中部業者坦言受到新制的衝擊影響,高出全台9個百分點。此外,因「加班費」及「增聘人力」所衍生的人事成本幅度,也居全台最高達9.3%。
分析指出,中部地區以中小型製造業及餐飲業為主力,小型製造業多數是傳統產業,是支撐中部地區的產業命脈。而製造業或餐飲業,因營運時間長、需輪班、排班或 營運需求,需要較高彈性運用,而員工數在50位以下的中小企業,人力調度空間有限,一例一休的嚴謹規範,讓人事成本增加,受影響程度較大,呼籲政府應對不同產業釋出彈性。
因應新法 3成企業須補人力
據調查有效樣本顯示,企業規模在10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占67%,其中業者因新制必須調整運作比例超過六成,其中以改變排班制度占兩成六、增聘正職人員占一成五、調整員工薪資結構及獎金制度超過一成二,而必須以增聘兼職或派遣人力者,超過一成一。
其他因應新制的作法,還包括不接短單、縮短營運項目、調高產品價格、縮減員工福利等。而在被迫做出「調整人事」的企業占四成三,其中有18%是以兼職人力補足、12%增聘正職。
此外,政府訂定新制的立意是提高勞工加班費、保障勞工休假權益;經查政策上路後,勞工薪水沒變者占6成7,薪水短少者占一成三,薪水因此增加的勞工占兩成。
製造業苦嘆新制失去競爭力
傳產與製造業是中部產業大宗,公聽會上各工商團體代表陳述產業面臨的困境。台中市紙器商業同業工會理事長楊煥良指出,紙業製造屬勞力密集業,多數集中在中南部,因為年輕人對紙業工作意願不高,必須投入自動化,而一例一休對紙業無疑是雪上加霜,加班造成企業成本提高,物價也跟著上漲,企業只能減少接單或降低產量,造成中小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下降。
楊煥良盼政府做法要有彈性,並提出相關配套,他建議加班上限應以半年或1年來累計,由勞資雙方協議;已有很多業者在一例一休衝擊下,擔心經營困難,不是停業就是出走,他說:「如果有那麼一天,真是後代子孫的災難,希望政府是要改善台灣,而不是解散台灣。」
《勞動基準法》新制,也被專家及產業界譏為不食人間煙火的「富人條款」,台灣製襪公會理事長魏平儀指出,以勞力為主的弱勢勞工,以往就是透過加班增加薪水,中南部許多老阿嬤等弱勢勞工,沒有專業技能,月薪僅2萬多元,如何爭取更多薪水?靠的就是每天多做1~2小時,可以提升至3萬多元、勉強糊口;但一例一休打破 以前勞資雙方的合議規範,他認為勞工不是只有一種,這次的改革忽視這些弱勢員工。
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理事柯育沅希望政府能直接修法,不要再擴大解釋,或以一一函釋方式解決問題,並建議立服務業專章。他說,因為目前母法並不適用,各行業屬性不一樣,「不要有所謂的輔導期,輔導越久,台灣死得越快」,強調台灣的競爭力在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力道都沒了,台灣精神也沒了。
服務業籲立專章 因應旺季人力
原本就缺工嚴重的服務業,新制讓人力調度更加困難,調查顯示有七成三的服務業受到影響。不少業者表示,即便願意增聘人力,也常招不到員工,只能以倒店或以縮短營業方式苦撐。日前台中就傳出,有家進軍中區的連鎖餐飲業,原預計花4億元開4家分店,卻因調不出人力,其中2間店僅開門2天就關門。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林由敏表示,單一法規並無法適用百種行業,她建議政府應針對各行業特殊性,訂定相關配套,包括重新調整加班時數上限,及調整加班時數總量計算等,以增加營運彈性。她以百貨業櫃姐為例,現在禁止員工加班,但母親節、周年慶等該有的加班費及獎金都賺不到,生計該如何?而百貨業的人力調度彈性不夠,要如何因應淡旺季需求。
美容業更是弱勢產業,依照目前美容業多採抽成制度,在週六、日生意較佳,抽成為平日的2倍,若沒有彈性工時,「總不能讓客人燙髮到一半,怕工時超過就要收工。」
台中市觀光旅館公會理事長廖國宏指出,《勞基法》基準是製造業,21世紀在走向服務業,有70%是服務業。他舉自家福華飯店為例,客房與餐飲各占一半收入,但喜酒通常不可能準時,新制將迫使婚宴要提早結束;反觀日本服務業對這方面則有配套。
台中市保全公會理事長張達錩表示,全台保全業者成本將因新制1年增加超過 27億元,而這種情況只能反映到市場,帶動價格上揚,且保全員工多屬弱勢勞工,每個月收入勢必受影響。
台中市觀光旅館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柴俊林表示,《勞基法》早就存在這些問題了;但他認為勞工若做完12小時,不用再去找另一雇主工作,才是真正照顧員工;若「一例一休」會讓員工這裡做完,還要換另一雇主,共16小時才會做到死。他強調,政府用同一套標準規範大家,是行不通的。新制把過去勞資雙方的潛規則打翻,企業在打拚,現在卻被「勞檢」每天罰,他認為政府還是用鼓勵代替懲罰會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