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攀樹俯視森林 發現不一樣的世界

劉威廷團隊於臺灣杉樹冠上的難得留影。圖中為劉威廷(前)、楊智凱(中)、黃湘如(後)。(劉威廷提供)
劉威廷團隊於臺灣杉樹冠上的難得留影。圖中為劉威廷(前)、楊智凱(中)、黃湘如(後)。(劉威廷提供)

文/彭秋燕

近年來攀樹成為一個熱門的休閒活動,有別於徒手爬樹,這個活動使用專業的技巧及裝備,讓人逐步攀升樹頂。攀樹,不但讓人有更遼闊的視野看世界,更在樹木維護、生態研究及森林保育上有重大的幫助。

攀樹協助德國學者 取得珍貴台灣杉標本

望著臺大實驗林溪頭園區,30米、8層樓高的臺灣杉,劉威廷的團隊準備了繩索與吊帶全副武裝,蓄勢待發。在繩索的一拉一蹬之間他們漸漸地往上爬升。1米、2米、3米……他們期待著臺灣杉雌毬花的出現。

台灣杉是植物界的活化石,距今6,500萬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在現生植物中有特殊的地位。遠在德國魯爾博物館(Ruhr Museum)研究地質學及自然史的Ulrike Stottrop博士,請託臺灣博物館協助採集提供台灣杉雄毬花、雌毬花、毬果等植物標本作為展示與地質比對研究。

臺灣博物館方間接找到了臺大實驗林管理處研究助理楊智凱及擁有國際攀樹師認證資格的專案計畫研究助理劉威廷,希望他能為臺博館蒐集到臺灣杉雌毬花的標本。

然而團隊,持續攀爬了20米之後,他們卻找不到半個雌毬花,劉威廷心想「糟了!怎麼都沒有雌毬花!」

但是,他們沒有因此而放棄,又繼續不斷的往上爬。直到距離樹梢2米處的地方,雌毬花豁然現身。「天啊!原來,所有的雌毬花都長在樹的最頂端。」

因為,劉威廷專業的攀樹技術,終於讓臺灣杉雌毬花的標本,在德國魯爾博物館進行展示,並提供地質學比對及自然史的研究。

臺灣杉的雌毬花僅長在樹梢頂端。(劉威廷提供)臺灣杉的雌毬花僅長在樹梢頂端。(劉威廷提供)

俯視森林不同角度看世界
「刺激,美妙!」、「攀到樹上高處,觀察森林的角度完全不一樣,看到的景色
也完全不同,可以感受另一種真實的心靈撼動。」擅長攀樹的臺大實驗林專案計畫研究助理劉威廷笑著說。劉威廷是全臺取得國際樹藝協會(ISA)認證的五名攀樹師之一,從事蕨類植物研究的他,因為興趣與工作的關係,對攀樹有濃厚的興趣。

「攀樹可提供不同的視野去欣賞大地及森林的景致,更是個人在克服對高度恐懼的一個挑戰。」劉威廷說。他自到臺大實驗林服務開始即透過同事的引導開始接觸攀樹活動,後來更參加專業訓練,進而到香港考試通過國際樹藝協會(ISA)的攀樹師認證。

他接著表示,在二十年前,攀樹即存在臺灣,當時多是使用上升器等器械或是在主繩上打上兩個普魯士結的方式進行單索系統(SRT, Single Rope Technique)攀登,讓人員進行簡單的上下移動。

然而,這樣方法的效率及可移動性相對有限。目前使用的攀樹方式多為利用布雷克氏結或法國拳頭結等摩擦結進行動態的雙索系統(DdRT)攀登,於單索系統所使用的器械與技術也較過去來的精良及省力。讓攀爬者能夠更安全且快樂地穿梭樹林也真正悠遊其間。

攀樹,能帶給人們更開闊的視野與愉快的心情,但不論是在何種情況下,「安全」仍是活動及作業人員最需優先關注的環節,時時刻刻皆不能輕忽大意。劉威廷表示,一次他如往常般攀爬辦公室外的一棵茄苳樹。

當他依照平常路線爬上去之後,想要循著枝條往外再爬一、兩公尺時。突然,「嗡,嗡,嗡」的蜂聲大作,他心想:「完了!」,在樹木側枝上的他,無法立即脫身,直到水平移動回到樹幹後才未再聞蜂聲,然而在這瞬間,身上早已遭蜂蟄。

回到地面後仔細檢查傷口,共發現包含頭、頸及手臂等部位共計被叮了十處。他提醒大家,從事攀樹活動,與安全有關的環節皆要特別留意,除了要檢查樹上有無蜂巢外,還必須評估樹木及場地的安全性,如附近有無電纜、電線經過,樹木是否穩固、空中是否懸掛斷裂枝幹...等,於攀樹前更須先行檢查裝備是否完善,如此才能安全享受攀樹的樂趣。
攀樹中的劉威廷。.(劉威廷提供)攀樹中的劉威廷。.(劉威廷提供)

森林研究保育 永續維護生態
攀樹不但可以讓人享受不同視野看世界的樂趣,對植物研究也有相當大的貢獻。劉威廷表示,攀樹可以讓研究人員從事樹冠層調查,了解樹上的生物多樣性及各種生態表現。

目前,臺大實驗林就藉由攀樹的方式針對溪頭及鳳凰山嶺線一帶的森林進行附生植物多樣性的調查作業,當中亦不時可發現珍貴稀有或是特殊的物種分布於樹冠之上;另,從事蕨類植物研究的劉威廷更利用攀樹方式進行樹冠層的山蘇花光合作用與其上腐植質攔截水分的生態研究。

攀樹除對學術研究有所助益外,對於都市、庭園樹木的修剪和維護亦有其重要之處。藉著攀樹的方式,可更接近地檢查樹木,並執行適當的修整作業,進而增益樹木的健康。

劉威廷表示,去年,溪頭神木倒塌後,大家對老樹的安全維護益發重視,他認為,未來可將攀樹技術多運用於老樹或巨木的保護之上,例如,臺大實驗林周邊即有許多具歷史意義之大樹,如:永興大樟樹或是和社的樟樹神木等,皆可藉由攀樹進行更詳細的診斷與維護作業。

除前述諸多的用途外,攀樹還可拉近人與樹之間的距離,學習與大自然相處之道。近年,臺大實驗林與轄區附近的中小學分享攀樹活動,來達到與地方共榮之目的。去年,他們就在信義鄉的新鄉國小和同富國中舉辦攀樹活動。讓孩子藉由攀樹的體驗與樹木進行更近距離之接觸,除可克服他們對高度的恐懼外,更能讓孩子們看到一棵樹不同的面貌,感受樹木蓬勃的生命力。◇
劉威廷帶領南投縣信義鄉新鄉國小學童進行康樂攀樹活動。(劉威廷提供)劉威廷帶領南投縣信義鄉新鄉國小學童進行康樂攀樹活動。(劉威廷提供)

延伸閱讀
獵捕龍王鯛 民宿業者判6月罰30萬
2017年03月17日 | 7年前
世界最美單車道 台灣日月潭上榜
2017年01月22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