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整合照護 讓家屬喘口氣

高醫失智症整合照護服務團隊,左起為精神科醫師李佳殷、護理師張瓊怡、精神科醫師黃美鳳。(記者方金媛/攝影)
高醫失智症整合照護服務團隊,左起為精神科醫師李佳殷、護理師張瓊怡、精神科醫師黃美鳳。(記者方金媛/攝影)

【記者方金媛/高雄報導】
65歲的楊女士一年多前開始出現健忘、重複說過的話、生活自理能力逐漸下降、以及進食狀況不穩定,有時甚至會有大小便失禁的問題。因為先生工作忙碌,無法讓楊女士及時就醫,最後因狀況嚴重因而到精神科就診,經醫師問診評估後安排認知功能測驗,結果發現楊女士已符合失智症的診斷。

楊女士的先生說,因他白天要上班,家中人手不足,都讓病患獨自在家,中午他還得趕回家準備午餐,並整理居家環境,工作家庭兩方奔波,雖心力交瘁,但也得勉強支撐著。精神科醫師瞭解情況後,轉介精神科個管師提供照護上的建議。個管師在評估後,建議可以申請居家服務員,避免楊女士獨自在家發生危險,也可緩解家屬照護的壓力。

根據最新第五版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的診斷準則,當出現一項或多項認知範疇,包括複雜注意力、學習和記憶、語言或社交認知的表現較過去明顯降低,並干擾日常活動獨立進行,就要考慮是否為失智症。

據國際失智症協會推估,目前全球約4千多萬人罹患失智症,而且每年可能增加990萬人,相當於每三秒鐘會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

高醫精神部主治醫師李佳殷表示,2016年底,台灣失智症人口比,已達1/100;在未來45年中,平均每天增加36名失智症患者,等於每40分鐘就增加1人,失智症相關的照護,刻不容緩。

失智症的退化包含三個面向:日常生活功能、認知功能及行為精神症狀,其中如妄想、幻覺、躁動不安等行為問題讓家屬最感困擾,很多家屬因不知道個案的行為是退化所致,常誤認為存心故意,也因此常造成照顧者極大的情緒反彈及壓力,也讓許多人倫悲劇的憾事發生。     

李佳殷說,根據調查顯示,照顧失智者感受到很大的壓力;耗費很多精神和時間,來照顧失智症的生活起居;對有關失智症的社會福利和資源不太了解,是三大讓失智症家屬深感困擾的原因。

李佳殷也表示,高醫統合了老人科、精神科和神經內科,目前設有失智症整合照護服務,提供一站式的服務,當天問診及認知功能的立即評估,減少家屬往返的奔波;除了藥物治療外,並設有專職個管師協助評估個案與家屬所面臨的困難與所需的協助,進而給予個別化的照護建議與協助。◇

延伸閱讀
苗縣助護長輩 提供居家服務資源
2017年02月21日 | 7年前
10個技巧 有效提升記憶力
2017年01月03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