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國絕無打造世界一流智庫的可能
中國智庫屢出錯
香港《爭鳴》雜誌二月號報導,近年來,中國智庫對國際形勢和兩岸關係事件的判斷屢屢出錯。為此,中共當局二月份下達《關於提升戰略學界整體水平,打造世界一流智庫目標的若干意見》的通知,點名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指這些智庫知識面自我收窄,對科學數據事件內涵等不甚敏感,甚至形成偏見來看待分析問題。《意見》列舉2015年到2016年間,在國際上、地區上及兩岸關係發展上,中國智庫預測、分析、判斷髮生失誤的多項案例。其中包括美國總統選舉,川普勝出當選。而智庫的預測則是,共和黨缺乏有名望的領導人物出選,川普是為了提升、打響在美國和國際上的政治影響力,在最後階段會讓位退選。民主黨希拉蕊會以大差距勝川普等。
此外,對於韓國部署「薩德」導彈防禦系統一事,智庫預測,在中國強烈反對下,韓國會作出戰略決定,不部署「薩德」導彈防禦系統,改用其他類型導彈防禦系統,或推遲部署。而事實上,3月6日晚些時候,美國已經將其薩德(THAAD)導彈防禦系統的第一部分部署到了韓國,以反擊北韓的挑釁行為。
據悉,截至2013年底,中國大陸有智庫448家(所),規模僅次於美國(約1,835家),列入編製的專業人才近2萬6,000名。2015至2016年投入資金248億多元,相當於2013年相關投入的2.1倍,還不包括地方政府所撥資金及經濟實體上的收益。約2萬6,000名專業人才中,持有博士學位的佔4分之1,其中30%的人員曾在外國留學進修。
《爭鳴》指出,雖然中國的智庫數量僅次於美國,但這些智庫人員沒有思想和言論自由,近年鉗制更甚。智庫人員為了迎合上層,對國際形勢的分析和判斷不能或不敢實事求是。因此,專制體制下的中國絕無打造世界一流智庫的可能。
專家:中國智庫只是「秀才班子」
早在2014年,曾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的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博士程曉農先生在接受《法廣》專訪時曾指出,中國必須改變政治制度,才可能出現民主國家那樣的智庫。程曉農指出,所謂智庫,應該是對國家的政策負責。負責任的智庫人員應該有獨立思維,要不怕得罪這些高官,敢於堅持自己的看法。
而中國的智庫,不是客觀意義上的智庫,而是中國政府習慣說的「文件起草班子」或者是「秀才班子」。對這些智庫人員而言,他們最重要惡工作就是「體會(上意)」。
以社科院為例子,社科院的很多人都清楚地知道:他們的行為,發表文章的觀點都是要小心翼翼的,因為政府緊緊盯著他們。從這個意義上講,與其說社科院是個智庫,不如說它只是個中共中央宣傳部下屬的一個研究單位而已。
因此,要想出現民主國家那樣的智庫,中國必須改變政治制度。因為民主國家智庫的研究人員不用擔心得罪總統就會失業,或者到哪兒都找不到工作。他可以離開智庫到任何地方去。
中美智庫的最大不同
對比美國智庫,程曉農認為,中國智庫的最大不同之處是,其資金來源主要靠申請政府的國家基金和研究基金。也就是說,他們的一切競爭全是為了討好政府來換取更多的研究經費。而美國的智庫獨立於政府,其經費來自民間,來自委託方,有多方面的民間財源。因此,美國智庫的立場是相對獨立的,不會隨著哪屆政府政黨的上台下臺而改變。
即使中國的智庫從外國政府拿錢,不靠中國政府資助,他們也沒有獨立立場。相反,他們越拿外國政府的錢,越靠近中國政府,以顯示他們在政治上不受外國政治勢力影響。
— —轉自「看中國」陳秋穎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