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空汙推電動車 環工專家:效果不彰
台灣空汙問題日益嚴重,其中有三成來自境外,七成境內產生。為降低三大汙染源之一「移動汙染源」的危害,中央逐年增加「電動汽機車」補助款,鼓勵民眾汰換。但知名環工專家莊秉潔教授指出,「據德國推估,若民眾全面採用電動汽機車,預估整體用電量將增加20%,在不降低生煤使用量,改採天然氣發電的情況下,對空汙改善效果並不明顯。」
新政府上台後對環境汙染的公義問題,尚未提出一套具體的防治制度與措施。台灣環境公義協會8日舉辦「廢棄物及資源循環」論壇,邀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提解方。會中針對「減煤禁煤、綠能產業、政策修訂、健康影響、環保法令,短中長期策略」等六大方向進行研討。學者專家,民意代表、政府官員及台電代表受邀出席。
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曾因提出「麥寮六輕排放與當地居民罹癌關係」的研究報告,於2012年遭台塑提告,求償4千萬元,但法院判民事無罪、刑事不起訴。針對空汙危害,他認為,政府應該注重真實數據的管理,避免下級單位的蒙蔽,造成政策上的失誤。他說,燃煤發電逐漸改為燃氣機組,是全球先進國家趨勢,政府應該正視燃煤對生態環境的衝擊,盡速提出一套改用天然氣的政策措施。
莊秉潔提出105年台電發電成本數據顯示,每一度的燃油成本約1.1元,若改採天然氣發電,每度成本約2.1元,若與民間燃煤發電每度約1.89元比較,相差並不多;而天然氣的國際價格,已呈現逐年降低的趨勢。
他也指出,政府每年增加對電動汽機車的補助,但據推估,若全面汰換燃油汽機車,整體增加的用電量約20%,若不採用乾淨能源,燃煤發電產生的硫化物、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對空汙改善效果並不大。因此政府應首先重視汙染源頭,推動台電改用天燃氣發電,而民間願意增加些許電費等,從多方面著手。
協會會長洪正中表示,「非核、減煤」是中央政府至2025年的既定政策,希望透過這次研討會,為全面使用「天然氣」跨出第一步;若台電8年逐步汰換燃煤機組的政策,能再加快為4年,將更能符合民眾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