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PM2.5 中山大學首創氣膠科研中心

中山大學氣膠科學中心掛牌成立,主任王家蓁研究氣膠物質的成果登上國際期刊。(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氣膠科學中心掛牌成立,主任王家蓁研究氣膠物質的成果登上國際期刊。(中山大學提供)

【記者李怡欣/高雄報導】

國立中山大學成立亞洲第一個「氣膠(PM2.5)科學研究中心」,17日揭牌。化學系助理教授、中心主任王家蓁透過本土開發的高解析度氣膠紫外光光電子光譜,研究俗稱PM2.5的氣膠,其不同化學成分與雲層水滴交融後,產生化學特性不同,對環境危害也不同。因此,防治空汙,僅檢測濃度超標還不夠,找出真正的反應機制才能有效對症下藥。她的研究登上《物理化學期刊》(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PM2.5的正式學名是「氣膠」,PM2.5是指氣動粒徑小於2.5微米的微粒,氣膠由多種化學物質混合聚成。王家蓁表示,氣膠濃度與人口過早死亡率呈現高度正相關。她深入分析氣膠的化學成分及來源,了解不同成分氣膠的化學活性及反應機制,結果發現,細懸浮微粒如環境苯酚物質,在與小水滴相溶時,其價電子能級結構及氧化還原特性會隨著所處酸鹼度而改變。

她也發現,雲層中奈米級水溶液氣膠小水滴,表層較內層更為酸性,一旦這些水滴與人類活動產生的化學物質相溶,周遭酸鹼度會不斷影響氣膠的氧化還原特性,對大氣、環境及人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舉例來說,兩個PM2.5濃度相同的城市,因為細懸浮微粒的來源及成分不同,居民引發呼吸道或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就有極大差異。

校長鄭英耀表示,中心可整合氣膠相關領域,大氣、海洋、生態環境乃至生醫領域的應用,將積極推動氣膠科學產業的產學合作。◇

延伸閱讀
空汙致死人數 中印占世界一半
2017年02月15日 | 7年前
空品緊急防制門檻 環團促降
2017年02月14日 | 7年前
高雄港治空汙 推3年防制具體方案
2017年02月10日 | 7年前
天氣冷颼颼 桃園2天內7人猝死
2017年02月10日 | 7年前
強烈寒流 桃園2人送醫不治
2017年02月09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