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瑞氏症頭甩不停 專心抵抗竟痊癒
小華從國小3-4年級開始出現眨眼、做鬼臉的怪表情,過了一年,又變成會搖頭、抖動身體,接下來是清喉嚨的重複聲音,嚴重干擾班上同學上課;因狀況起起伏伏、變來變去,生活壓力大時,症狀更明顯,幾乎無法專心寫字,班上科任老師更誤以為他是故意搗蛋、加以處罰。
經小兒科醫師判斷是妥瑞氏症,建議吃藥控制,但小華怕吃藥,之後轉診中國附醫兒童神經科心智科作行為治療。經過8次反向行為治療,也就是不等甩頭症狀出現,就專心、且有意識地反向控制,如今不僅症狀獲大幅改善,且幾乎不再發病。
中國附醫王明鈺醫師表示,發現小孩患妥瑞氏症,建議先從行為治療開始,通常可治癒50%以上的病症。 妥瑞氏症通常好發在5~6歲時,10~12歲症狀較為嚴重,往往會由眨眼睛,慢慢會出現其他臉部或身體的抽動,約2年後再出現聲音抽動。青春期後,有約1/3的抽動症狀會自然消失,另外1/3逐漸緩解,剩餘1/3患者會持續到成人。
近年研究,發現妥瑞症病因可能與多巴胺受體的高反應性有關,但目前尚未能明確解釋致病機轉。由於病因未明、症狀又怪,許多患者被認為是中邪或遭咒詛。
王明鈺表示, 目前國外有研究發現,行為治療能也能達到不錯效果;因此從去年開始推動妥瑞氏症的行為治療法。首先教導患者習慣反向訓練,就是讓患者練習覺察到自己將抽動的前兆;接下來是對抗反應訓練,當「前兆性的衝動」出現時,要做出一個與抽動相反的動作,使身體得到相同的緩解感受;希望透過對抗反應行為,使得抽動症狀逐漸消失。
治療室以外的時間,父母與老師須提供社會支持。當小孩開始抽動時,父母應該提醒他,多做對抗反應練習,而不是喝斥他「別再動了」;當孩子成功覺察並對抗抽動時,父母應給予鼓勵,增加正向感受;王明鈺說,這樣的治療成效,並不亞於藥物治療,是病患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