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相信「10件你在20多歲時該做的事」!真正的成功,誰能定義?
然而,剛剛看到了一則真實故事,則跟這一套「成功學」相反,引人深思。
超過50歲的張先生(化名),曾任公司財務長,後在上海當過台幹,之後工作合約結束,他回到台灣,開始找工作。
然而,在台灣的勞動力市場,許多人力資源部門會以年齡為標準篩選求職者,超過35歲,履歷在第一關就容易被刷掉,張先生也歷經無數次的拒絕,但他始終不氣餒,面對「先求有再求好」的勸說,他也不改其志,不降低求職目標。
「我的經驗告訴我,不要急、也不要對目前的狀況過度的擔憂,如果有機會,機會總是會來到的,做什麼事就是要講究緣分。」
張先生始終堅持這個信念,半年後,他應徵到一家電子公司當財務長,面試當天,他憑經驗就講出了那家公司面臨的問題,公司主管商量了一下,決定錄取他。
看完張先生的故事,我看到的是一種篤定的態度。超越一般焦慮心態的篤定態度。
面對許多人生的難關,像是失業、失戀、失婚,一時的沮喪挫折在所難免,但擦乾眼淚後還是要繼續往前走,別被難過的情緒綁架,也別被挫折打垮,只要持續前進、堅持信念、懷抱希望,繼續以自己的步調穩步前行,終會遇到屬於我們的機會。
重點是,保持樂觀正面的心態。不要焦慮,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看到別人30歲前功成名就,就要求自己做到一樣的目標。其實,光是追求表面的名利,會助長人的貪念,擁有了一些之後會想要求更多,最後一生都在不斷地追逐,錯過人生路上真正的風景。而且人有旦夕禍福,如發生一場金融風暴,就有多少人的畢生積蓄都賠了進去,如果為了這些而活,那真的太痛苦!
真正的成功,是找到自己的天賦,找到自己在社會中適合發揮的位置,能夠對他人有所貢獻。如果真能做到,財富與名聲自會跟著到來;若是一時找不到適合的位子,如果錢還夠用、條件允許,那沈潛下來,發展第二專長或多充實自己的專業深度,等待合適時機再一舉復出,回過頭來看,這段沈潛時間將成為人生最珍貴的養分。
但是,也要給自己設定停損點,如果終究找不到相應的職位,又有養家壓力,那另闢戰場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完全沒有金錢壓力,就從此過著閒雲野鶴,學詩學畫、遊山玩水的生活,將心得寫成文章分享給大家,也是愜意。
台灣人普遍有一個很可愛的地方,就是相信緣份,相信上天的安排,不過度強求,但各類媒體為了點擊率,喜歡強迫每個人與他人比較,販售焦慮,製造恐慌,實不足取。
相信天命不代表就此不努力,記得嗎?「天助自助者」,唯有努力精進自己,才能得到機會的眷顧。
請相信,別人無法定義你的成功。真正的成功,只有敬天知命、活出光彩的自己能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