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農不敵進口糧 陸恐有糧食危機
據陸媒報導,河南「糧王」表示, 糧價低、賣糧難,現在是農人最困難的時候。中國大陸糧食危機為外界持續關注。
陸媒6日報導,家住信陽息縣北郊一小村莊的柳學友被譽為「河南糧王」,他承包土地16年,目前流轉土地1萬6千畝地,約占全縣耕地面積的百分之一。
而2012年開始,中國出現大量農產品價格高於國際市場價格的現象,直接衝擊了種糧大戶。「國際糧食進口多,而且質優價廉。受國際糧價的衝擊,國內糧價這兩年下降,而且去年自然災害頻繁。」柳學友表示,他認識的70%的種糧大戶去年效益不好,有不少人選擇另謀生路。
並且在糧食價格下降的同時,「土地承包費、僱用村民的工資和農資等費用近年來都在增加,2017年農資漲了30%左右。」目前,柳學友承包一畝地成本近千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600元,下同)。
除去成本,柳學友的一畝地純利潤約200元。他指2016年受小麥病害多發影響,有種糧戶產量和質量雙雙下降,「他們一畝地賠了一、兩百元」。「現在是種糧人最困難的時候,糧價低、賣糧難等,很多人支撐不下去。」
河南周口市淮陽縣人梁先生從事糧食仲介十多年。他說, 2015年小麥起步的收購價格是1.14元一斤,2016年起步收購價是1.1元,有時收到1.06元、1.08元,甚至汝南、平輿地區有糧食收到了8、9毛錢一斤。
網友留言表示:農業是國之根本,糧食是最大的民生,糧價低傷民; 種糧大戶都嫌糧價過低,準備放棄種糧,屆時如果國外再對中國糧食進口實行封鎖,問題大了;現在在地裡勞作的都是四、五十歲以上的人,將來誰來種地?無糧不穩,最難的時候還在後面。
在中共體制下,地方政府為追逐GDP大量徵占農地、耕地汙染加劇、農民種田意願降低等因素,導致中國從傳統的農業大國,逐步淪落為糧食進口大國,糧食安全問題備受國際社會關注。專家更憂慮,中國糧食危機或引發社會動盪。◇